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重任在肩 ——访农学院吉万全教授、张睿研究员

2022-03-05 11:21:46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谈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农学院吉万全教授、张睿研究员表示。

吉万全说,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面对去年的小麦晚播、疫情对生产的影响,以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农业院校的小麦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扎扎实实做好种业振兴工作,培育更多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小麦品种。这既是挑战,更是一种责任。

吉万全表示,培育优良小麦品种,种质资源是基础。我国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陕西省于2018年启动这项工作,我校是技术牵头单位,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种业振兴,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很重要,这也需要从原始的亲本创新抓起。吉万全从攻读李振声院士硕士研究生起就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传承发展了下来。他告诉记者,与其它小麦品种相比,西农小麦品种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品质好,二是抗性好,这也得益于学校小麦育种工作者始终致力于小麦品种亲本的原始创新工作。

育种新技术的研发,尤其是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是加快新品种培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吉万全教授团队从2008年开始就主持了国家重大专项,并于2020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近年来,吉万全教授团队几乎每年都有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他表示,一个小麦品种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同的地域、不同年份的气候需要不同类型的品种。像去年因秋淋天气导致小麦播期推迟,种植半冬性品种就晚了,但是诸如“西农509” “西农529”等偏春性的小麦品种则刚刚好,能保证第二年不减产。这也是小麦育种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团队将一如既往做好各项工作,为继续打响西农小麦优良品种的金字招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立新功。

“我觉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生产尤为重视,这是我参加工作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张睿深有感慨地说。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业问题,社会稳定首先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农业不稳则根基不牢。我们经历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过程,现在正在为吃得健康而奋斗。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我国农业基础还很脆弱,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从去年12月到现在,张睿一直奔波在陕西的田间地头,指导全省小麦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尽量将小麦晚播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做好指导工作的同时,张睿团队针对此次小麦晚播的试验也在同步推进,开展了越冬及早春追肥、灌水、整压等试验,系统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后续的科技壮苗、指导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他和团队成员也将继续沉下去,做好教学、科研和推广,推动“十四五”各项工作开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