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西农师生共赴生产一线 指导小麦抗灾精管农农业科技报

2022-03-13 18:52:23   

为应对去年秋淋渍涝导致的大面积小麦晚播弱苗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压力,加强小麦春季科学精准管理,夺丰收争高产,自农业农村部启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陕西省人民政府开展“千名干部包镇进村促春管”活动和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小麦抗灾强管包抓指导”行动以来,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张保军教授、王东教授带领团队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奔赴陕西省各地开展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调查,针对不同地块实际苗情、墒情提出精准的春季管理措施,指导农户抗灾精管夺丰收。

▲张保军教授(右三)和王东教授(左二)与临潼区农业农村局领导和技术人员现场研究田间管理技术方案

3月1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道办南杨的一块麦田前,张保军细心地为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讲解:“虽然小麦播得晚,但今年冬季气温较高、土壤墒情好,只要春季管理跟得上,苗情转化升级有把握。对冬前土里捂和一根针的麦田,春季管理尤其要加强。这类小麦当前苗很小、根系非常少,春季生长既需要‘火’又需要水,最怕干旱,所以返青期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时,应及时灌溉,但灌水量不能太多,否则会抑制地温回升,影响促弱转壮的效果。”

在另一块长势较弱的麦田里,王东用铁锹铲起耕层的土壤仔细查看墒情,并给围在他身边的技术人员和农户说:“这个地块苗小,土壤墒情目前还可以,当务之急就是追肥促壮,每亩施10公斤磷酸二铵,肥料应划沟深埋,为了防止后期少雨干旱影响幼苗生长,最好采用微喷带或常用的输水软带进行小水灌溉,每亩浇水15方左右,这样水肥利用效率高,促弱转壮的效果更好。”

▲王东教授(左一)与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户一起查看苗情和土壤墒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研究生同学在田间调查小麦长势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墒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同学们则忙于调查小麦群体和个体发育情况,采集2米土体的土壤样品,准备带回学校测定土壤含水量,以便为当地小麦春季管理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

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关街道巨州村一块麦田里,这里小麦长势较好,硕士研究生尚丽与同学们调查完群体后及时将数据报告给大家:“我们刚刚调查的两个地块,冬前群体均是每亩42万单茎,其中一块浇了越冬水,目前群体是每亩89万单茎,另一块没浇越冬水,目前群体每亩88万单茎。”王东听了调查数据,给大家分析说,这个地块去年采用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播种,整地和播种质量好,出苗整齐,在去年土壤粘湿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是由于播种时间偏晚,冬前群体每亩只有42万单茎,还达不到壮苗的标准,属于二类麦田。当前群体和长势还可以,这与冬季气温平稳、土壤墒情较好有关,目前主要是做好镇压保墒工作,并及时查看和防治病、虫、草害,到起身期的时候应及时追肥浇水,以确保大蘖成穗、增加穗粒数,只要后期管理得当,晚播仍能获得高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研究生同学在田间调查小麦长势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墒情

目前,该团队还在各地麦田忙碌,精心为当地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为促进小麦弱苗转壮、争取丰收高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努力。(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郭媛媛)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