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10:31:01
□王浩 李晓晴
青山叠叠,一垄垄茶树犹如条条绿带盘绕。张康深吸一口气,清爽空气伴着茶香沁入心脾,“好生态一定能长出好产品。”
发展生态茶园,张康为这件事忙活了大半年。2021年5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统计局工作的他,把办公室“搬”到深山里,成了鹤峰县东洲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接过“接力棒”,他向前任队长“取经”,然后马不停蹄开座谈会、找村民拉家常。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成了张康的心头大事。翻开村里的账本:2018年全村脱贫,通了水泥路、自来水;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多元……“这是一任任驻村工作队努力的成果,我们不仅要巩固好脱贫成果,还要再上新台阶。”张康深感肩上担子不轻。
产业“筋骨”强起来。以前,村里人几乎家家种茶,可这些年市场变化快,村民跟不上趟。“只要找准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茶叶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张康盘算着,村里山清水秀,这是最大的优势,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保准错不了。
新技术如何推广?村民接不接受?摆在眼前的挑战不少。张康和工作队队员们在村里开了动员会、找种植大户示范、帮村民抠细账……“我们和茶厂对接,品质好的,高于市场价收购。”一趟趟工作做下来,大家伙儿的底气足了。
“用上了有机肥,产量增了,茶叶质量也好了,每亩能多挣500元。”茶农佘坤明感慨。一户户茶农签订绿色生产承诺书,一座座茶园升级成生态茶园。年底算账,每斤鲜茶价格高了5毛钱,预计茶产业一年带动农民增收350万元。
靠着好山好水,村里的发展潜力不小。田间连车间,茶园变公园,让一二三产融起来,是驻村工作队的新探索。张康打开一张规划图,22个项目建设点密密麻麻标注着,“等林果采摘园、教育研学基地等基础设施建好了,种加销游环节就能打通,‘一季收’变成‘季季收’。”张康说。
瞄准村民急难愁盼事,下足绣花功夫。“家里的水龙头不出水”,2021年10月,有村民遇到吃水问题。“连日干旱,村里水源不足。”张康和村干部排查问题,开辟水源,铺设水管,17户村民很快喝上自来水。
“管好水,才能长久受益。”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成立饮水协会,19座水池、25口水窖都有专人负责,不少受益农户、党员代表积极参与到日常巡护中。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把村里的事一件件干好,确保帮扶不断档,带领乡亲们向着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张康道出自己的新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