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 18:37:53
春季气候多变,导致棚内的温湿度变化剧烈,特别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尤其是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极易受到白粉病的危害。由于白粉病发展快,防治不及时往往给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那么,白粉病应该如何防治呢?
加强环境调控和管理
平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棚室管理,晴天温度高时,注意通风散湿,可在棚内铺设稻壳、碎稻草等有机物,吸湿保湿,减少浇水次数,也稳定地温。
遇冷空气或连阴雨天,可适当延长闭棚时间,转晴后加强通风排湿,防止温湿度剧烈变化,创造不利于病害侵染传播的环境。这样切断了病害三角中的环境因素,可大大降低白粉病的发病几率。
除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当植株长势弱或徒长的情况下,也易发生白粉病。那么,对于生长前期的蔬菜来说,管理上以培育健壮植株为主;处于中后期的蔬菜,除满足植株自身生长所需养分外,要特别注重根系和叶片的养护,通过冲施或喷施甲壳素类、海藻酸类、氨基酸类功能性肥料及叶面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逆力。
此外,及时将植株下部的老叶、病叶摘除,既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又减少养分消耗,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白粉菌的侵染途径。
预防为先
由于当前的环境非常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在药剂防治上建议菜农最好做到无病早防、见病早治。即在白粉病未发病或是发病初期提前用药,否则一旦病斑扩大,大量的白粉孢子已经成熟,会造成孢子快速扩散,而后布满整个叶片,药剂不易渗透,加大防治难度,也影响防治效果。
此外,病斑多了,也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叶片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植株抗病能力大大下降,甚至形成早衰。这种情况下用药后也易产生药害。因此,白粉病一定要提前用药预防。预防用药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叶枯唑等。
合理用药
春季白粉病发生频繁,但是不少菜农在防治白粉病时用药单一,习惯长期使用一种药剂,这样很容易使白粉病产生抗药性。
防治白粉病的药剂有多种,最好轮换使用。例如,可选用苯甲·嘧菌酯+氯溴异氰尿酸;乙嘧酚磺酸酯+硫磺;氟吡菌酰胺·肟菌酯+乙嘧酚磺酸酯+硫磺等配方交替使用。
为提高用药效果,菜农也可在药剂中加入增效剂,利于药剂在叶片上的分布和扩展,提高用药效果。(来源:北方蔬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