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10:35:00
粮食安全是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关心的大事,如何指导粮农因地因时制宜科学种粮、种出更多绿色优质好粮,是杨凌农业专家始终关注重视的头等大事。
春分过后、小麦从返青开始进入拔节期,这是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粮食安全生产管理敏感期。3月24日,杨凌老科协组织专家调研组与农业科技报社2名记者一行11人,前往杨凌良科种业公司小麦良种展示基地及揉谷、五泉镇几个小麦生产基地进行专题调研,深入调研主要小麦品种长势表现、各地小麦春季生产管理技术措施落实等情况。侯曦会长及谢恩魁常务副会长全程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
图一:杨凌老科协专家调研组在良科种业公司小麦良种展示基地
在杨凌良科种业公司小麦良种展示基地,高如嵩教授、党占平教授、曹卫贤高级农艺师等调研组专家,走进田间仔细察看了该公司60多个小麦品种的个体发育、群体结构、抗病性表现等情况,听取了公司负责人杨宇辉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许智英的基地技术管理情况介绍,高度评价了该公司在2019年新平整的1200亩小麦良种展示基地上,种出一类苗总体比例达85%以上的技术管理成效,同时也对该基地60多个展示品种从播种到拔节期的水肥管理措施、苗情调控方法进行了探讨交流,对后期防冻防病技术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图二、图三:专家组在杨凌良科种业公司小麦良种展示基地调研
在杨凌揉谷白龙村南边一块300亩普通小麦生产基地上,专家组查看了苗情长势、群体结构等情况,对于在该片租种土地上出现的3类苗接近50%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具体调查分析,向农户提出后期加强水肥管理及防病防冻的几点建议。
图四:专家组在揉谷白龙村南边普通小麦生产基地调研
在杨凌五泉镇郭管村东北一块600亩加工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调研中,专家组听取了承包户的对前期种植管理情况介绍,实际查看分析了这片地小麦播种方式、苗情及群体结构、冬春灌水及除草剂使用情况,对后期可能发生的条锈病、白粉病防治对策,为该种植大户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在调研途中,专家组观察发现,与往年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总体苗情相比,今年杨凌小麦苗情普遍受到播种期延后、开春后气温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相当一部分麦田冬前灌水施肥偏少,因此呈现出现一类苗比例总体偏少,二、三类苗总体偏高的情况,需要引起广大种植户和政府农技部门关注重视。
调研组专家们认为,虽然目前小麦群体结构和亩穗数情况已经基本定型,但在后期4-5月份的田间管理上,仍然可以通过采取多项调控措施,对增加小麦穗粒数和穗粒重、防条锈病、白粉病,防倒春寒及防倒伏,促进整体增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希望广大种植户和各地农技部门,要关注后期气象变化情况,听取专家技术建议,因地因苗情制宜,提前做好水、肥、药使用等田间管理工作。 (杨凌老科协 侯宝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