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11:43:18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利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俊海切身投入农业合作,努力打造“绿色”的“蓝天”,用自己的才华来为更多需要他的人做奠基,回报农村天地沐浴他的恩情,让冀南更香,让燕赵更美,让人间更暖。
□孙超超
袁俊海1975年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早年丧父,母亲身体不好,在他读中学的那段日子里,既要照顾自己年迈的母亲,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到周边工厂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供弟弟上学。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邯郸市第一财校录取后,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赢得了在校师生的肯定,1997年毕业后分配到磁县电力局工作。在电力系统工作两年后,袁俊海发现这里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空间,到生他养他的农村去发展农业产业,带领乡亲们都富起来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提高种植技术促增收
2012年7月,袁俊海与村民李保全、路维超、王洪亮、袁俊清共同筹资20万元,成立磁县利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被选为理事长。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注册资金达500万元,发展成员196户,流转土地1507.8亩,建设办公室面积220平方米,农资库1座,小麦和玉米晒场3200平方米。合作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胆种植特色葡萄品种,扩建大棚31个,种植乒乓球、金手指、克伦生等十几个葡萄品种。近年来,仅葡萄年产量就达20万斤,纯收入达5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合作社先后获得“河北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合作社成立伊始,经济十分困难,袁俊海四处奔波,寻找资源,为了实实在在地让成员的“口袋”鼓起来,他经常昼夜不眠,在如何充分利用合作社所在地的旅游资源方面想办法,积极吸取外地的产业发展成果经验和失败教训,利用各种机会走遍邻近10余个地市,考察高效农业项目,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为了带领乡亲们创新创业,袁俊海多次到山东学习生姜和芋头种植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社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其间,还多次到北京市大兴区寻找我国台湾地区的商人洽谈农产品合作业务,引进特色品种和种植技术。他亲自带领成员到田间地头琢磨土壤的性质,从中确定适合作物生长的各类影响因子。他把合作社的产业基地当作自己的家,把新引进的品种当作自己的心肝宝贝,即使一颗块茎出现了异常,他都要追根到底,找出原因,探个究竟。刚开始,合作社种植的50余亩生姜和50亩芋头,虽说获得了可观的收成,但不尽如人意,因为没有让成员达到满意的经济收入。
经过几年的摸索,他成功蹚出了一条路子,那就是利用交通便利和信息融通的地理环境,将合作社最初流转的267亩土地中,划分出65%种植水果玉米、金色香瓜,并引进我国台湾地区的黄秋葵、紫秋葵、白玉苦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此吸引过往的南北游客。他这一大胆的创新和改革方案初见成效,第一年就使合作社成员农户每亩增收280多元。
借力旅游优势促发展
合作社因社制宜,利用旅游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合作社紧邻贯穿河北省邯郸市北自洺河、南至漳河、相距约60公里的中华大街南部,南临漳河北岸,西临107国道。除3000年名字不变的邯郸文化映衬外,南北朝的七十二墓冢、邺城的曹魏三台、亚洲最大的人工水库岳城水库等钟灵毓秀的文化,都是合作社发展旅游产业的天然优势。
一方面,2019年,河北省重点项目、以成语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文化高科技主题乐园“邯郸方特国色春秋”正式开业。这一旅游景区所在地就位于合作社东南、相距500米的中华大街东侧。另一方面,磁县太阳能“光热+”综合开发项目在合作社正东侧(中间只有中华大街相隔)落地,这是磁县打造的全季型旅游新名片。
这些天时地利的因素,为合作社发展旅游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促使合作社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
经多方考察,袁俊海认准了通过栽培优质葡萄发展精致农业的前景。说干就干,合作社的葡萄大棚在大家的热情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经营的葡萄品种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葡萄庄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不断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浓郁的葡萄香味让游客留恋不舍,特色的葡萄形状五彩缤纷,让游客回味无穷。除附近的果商络绎不绝地来采购外,郑州、山东等地的采购商也闻讯而来,纷纷为来年下订单。在2021年8月底之前,31个大棚的葡萄销售一空,合作社收益大幅增长。成员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周边的好多农户踊跃加入合作社,激励着袁俊海更有信心发展特色产业,更加努力地勤奋工作,带动更多的农户增加经济收入。
搞好社会化服务,进军节水农业
2019年,袁俊海聘请专业技术人员18名,管理人员12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为成员和附近农户提供农资、化肥、农药和技术指导等服务的同时,组织农机为农户在耕、种、管、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袁俊海积极响应国家节约用水政策,利用合作社积累的资金先后购买喷灌设备51套,为村民在节水灌溉方面提供专门的社会化服务,降低了农户的灌溉成本,实现了既节水又节能。近年来,合作社通过集中服务减少投入、统一销售农产品、一对一帮扶困难农户等措施,为农户增加收入320万元,降低成本500余万元。
2021年6月,葡萄就要熟了,看着满棚的“乒乓球”大葡萄,他没有忘记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他明白,这幸福理当归功于党的领导。6月25日,他邀请邯郸市农民合作社协会在合作社专门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采摘节开幕式暨乡村建设表彰会”大型活动。这场大会,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我党成立以来的红色历史纪实,全景展现了广大农民群众从翻身得解放到致富奔小康的忆党恩主旋律。庞大的演员团队阵容用一曲曲振奋人心的红色歌舞,再现了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重温了党史,使红色基因融入了每一名与会人员的血液里。活动让红色精神激发了成员干事创业、致力于乡村振兴的激情。
几年来,袁俊海带领合作社共为附近121个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62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这些就业人员当中,合作社优先为贫困户和残疾人提供岗位,最大限度给这些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
下一步,袁俊海计划通过不断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打造品牌农业和文旅康养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所在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拓宽农户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