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链”就高质量 迎接二十大 | 沙土地变身“宜耕田”

2022-04-02 16:39:00   

微信图片_20220402163820

从秋种到夏收,春播到秋收,陕西杨凌党民家庭农场主魏党民铆足了劲,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同时满满的丰收也让他非常高兴。

谈到高产稳产,魏党民坦言除了引进良种、运用良法配套和机械化一条龙作业,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他承包的耕地经过改造,从普通农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3月24日,在农科城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眼前的田块平整、道路笔直,返青的麦苗长势喜人。

微信图片_20220402163554

Δ3月24日,杨凌老科协专家一行在农科城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调研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沙质地、林地,如今已经是一片平整的“宜耕田”,放眼望去,方方正正的田地一望无际,田成方、土成型、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风光尽收眼底。

“去年公司把这里规划成了高标准示范田后,健全了农业基础设施,全部使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农业生产方便多了。”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高级农技师许智英说,通过零散土地整合、闲置土地利用、田块重新分割,自去年开始,1200亩“宜耕田”已全部用于粮油作物生产。

记者现场看到,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大型的播种机等器械都能得到应用,既解放了劳动力,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配套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等方面逐渐摸索总结了一系列小麦稳产、高产技术规程。

微信图片_20220402163601

Δ改造后的农田里,返青的麦苗长势喜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提出明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这意味着,守住耕地红线,不仅数量上不能减少,质量上也要进一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起,国家多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搞好沃土工程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产业链上的“土壤医生”,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正在根据土壤养分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水肥一体化管理,不仅节省成本,还能让小麦作物“吃得饱不浪费”。

微信图片_20220402163606

Δ3月24日,杨凌老科协专家一行在农科城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就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调研。

“目前小麦返青长势良好,下一步我们主要做好小麦后期的病害防治工作,争取亩产量达到1000—1200斤。”许智英介绍,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高标准农田,强调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公司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把原有的沙土地变成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核心展示区。

微信图片_20220402163611

Δ2021年6月,杨凌党民家庭农场千亩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俯瞰图(无人机照片)。

作为“粮”田的“升级版”,杨凌党民家庭农场千亩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从种、管、收都按照自有的标准进行管控。魏党民说,形成这个模式以后,还要把这个模式推广出去,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也愿意投身于农业事业中,去到更多的地方种植粮食。

通过粮田变“良田”建设示范引领,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到高标准粮田建设中来,转变群众对高标准粮的建设态度,使群众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目前,魏党民成立了“粮食生产联盟”,由9名种粮大户抱团合作,已在陕西郴州区、麟游县等地承包5000亩粮田,在杨凌农科专家的统一指导下从事粮食生产。

微信图片_20220402163616

Δ3月24日,杨凌老科协专家一行在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交流座谈。

2021年4月9日,承载着解决耕地质量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重大使命的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在杨凌揭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需求端、市场端、资源端打通通道,毫无疑问成为落实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最优选择”。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视频  仵佳伟

编辑:王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