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机 > 正文

罗霞英:农机手做田野“理发师”

2022-04-12 17:40:00   

罗霞英已熟练掌握多种农业机械,成为一名地道的新农人。

抄起扳手,拧松螺丝,取下农机破损的耙片,再换上新耙片……整套操作流程下来不过2分钟,顺畅熟练,一气呵成。随后,罗霞英驾驶着刚修好的拖拉机,兴奋地开到农田里开始耕地,为插秧做好准备。

罗霞英是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大佳村土包子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用机车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曾经在深圳从事10年的美发行业。爱美的她放下“头”等事,沾上“泥土”味,皮肤黝黑,手掌粗糙,指甲还带着泥土。她已熟练掌握植保无人机、插秧机、植播机、收割机等多种农业机械,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农人。

返乡就业◥>

转行田野“理发师”

2016年,罗霞英因需要照顾小孩,放弃了深圳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乡龙川县紫市镇。2018年,罗霞英应聘到土包子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一名会计。每到田里忙碌的时候,基地就剩她一个人,身上充满闯劲的她不喜欢整日坐在办公室里,反倒对机械十分感兴趣。

“看着用机械耕种农田方便又快捷,我也想试一试。”罗霞英说,她考的第一个农用机械证是植保无人机证,还有插秧机、收割机的驾照,现在常用的农机她基本上都能够驾驭。随后,罗霞英向记者自豪地展示她这些年来考取的农机驾照。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罗霞英从一开始对机械操作一无所知,到成长为农机手中的佼佼者,离不开她刻苦学习与勤奋操练。

“一开始跟着师傅学的时候,自己比较紧张,总是把握不好距离,还曾把拖拉机开进沟里,经常在田里一练就是一天。”罗霞英回忆起刚开始学习操作农机时的经历,不禁笑了起来。

屡次失败并没有打击罗霞英成为新农人的信念。“我除了不断向师傅取经,还会在网上学习各种农机的操作知识,参加一些农机操作培训班,不断摸索和实践,操作也就越来越熟练了。”罗霞英说。

扎根乡村◥>

做懂农技与农艺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当初,没想到她这么能吃苦,能坚持到现在。”土包子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王合清说。

换耙片、加机油……如今,简单的机械维修,罗霞英手到擒来。罗霞英还是基地经理,从水稻的种植与收割,到甘蔗、蔬菜、蚕豆等农作物的培育,整个流程她都非常清楚。

“耕田是很有讲究的,犁地的深浅、天气的冷暖,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罗霞英说,现在机械化种植省人力,她也在学习和实践中寻找能让农作物高产的方法,让基地农产品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加产量。

几年来,罗霞英始终保持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始终在田间地头磨炼自己、超越自己,将农艺与农技融合,不断推动机械化助力农业生产,让田野焕发新活力。

“乡村振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我热爱农业,希望把学到的技术、积累的经验分享给更多返乡的青年人,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罗霞英说。

□王亚娇 钟文俊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