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18:00:36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生长旺盛的蔬菜叶片大都是碧绿的,然而生产中,菜农管理不当、施肥不合理或棚室环境不适宜等因素会使蔬菜叶片出现变黄、变红、变白等症状,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那么,哪些问题会引起叶片变色,菜农又该如何应对呢?
叶片变黄
黄叶是蔬菜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菜农遇到蔬菜黄叶时,要老叶、嫩叶区别对待。
下部老叶变黄
若菜农发现蔬菜植株下部老叶的叶脉间发黄,中上部叶片表现正常,应考虑植株是否出现了氮、磷、镁、钾这几种营养元素的缺乏,因为它们在植株体内是较易移动的元素,可被植株重复利用。若植株体内这几种营养元素出现缺乏,下部老叶所含的氮、磷、镁、钾元素就可转移到植株中上部,供嫩叶吸收再利用,所以植株下部的老叶首先表现出缺素症,即叶脉间黄化,失绿,直至黄白化。
中上部嫩叶发黄
若菜农发现蔬菜中上部嫩叶发黄,生长不良,应考虑植株是否出现了钙、硼、铜、锰、铁、硫这几种营养元素的缺乏。因为它们在植株内较易被固定,移动性较差,难以被重复利用。所以,植株缺乏钙、硼、铜、锰、铁、硫这几种营养元素时,首先在中上部嫩叶上表现出缺素症。
应对措施:
养护根系。无论是下部老叶发黄还是中上部嫩叶发黄,地上部的缺素症状并不意味着土壤中一定缺乏该元素,也可能是根系生长不良,影响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地温过低或过高、沤根时间较长、在平时的管理中施肥不当、一次性浇水施肥量过大或土壤干湿度变化剧烈都有可能造成伤根。根系受伤以后,吸收能力降低,阻碍了营养元素的吸收,这样就造成了果实与叶片之间养分冲突,由于养分优先供应果实生长,从而导致叶片黄化。因此培育健壮的根系是应对黄叶的关键。除了加强养根性产品的使用外,还要注意及时改善导致根系受伤的不利环境。例如,将地温控制在适宜根系生长的范围;适时划锄,增加根系周围的透气性等。
叶面补肥。当蔬菜出现缺素症状后,菜农要有针对性地补充所缺乏的营养。例如下部老叶发黄,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加以缓解;上部嫩叶发黄,可叶面补充含铁、锌等的叶面肥。此外,叶片发黄后,菜农可结合喷施细胞分裂素及含氨基酸、海藻酸的叶面肥,能有效缓解叶片黄化。
改善土壤环境。很多元素在土壤团粒结构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通气透水性好的条件下,不仅转化效率快,而且有效性非常高,因此,平时要注意合理施肥,降低大量元素的用量,让氮磷钾恢复到适宜的土壤含量水平,提高有机肥用量,促进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理化状况得到改善,土壤对各类养分的供应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
叶片变红
一到低温季节,蔬菜上常出现叶片、茎秆或叶脉变红的问题,尤其是大棚前脸及顶部放风口下发生得多。其实,这是缺乏磷元素的一个表现。
应对措施:
若植株表现出缺磷症状,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壤中的磷不能顺利被根系吸收,二是土壤中确实缺磷。
当蔬菜叶片变红后,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叶面补充,如定期喷洒磷酸二氢钾,可以有效补充磷肥,调节植株养分比例,促进植株健壮,改善果实品质。追肥时使用一些磷含量高的肥料,同时加强腐殖酸类肥料及生物菌肥的使用,利用有机酸及微生物的解磷作用,将土壤中被固态磷转化为有效磷,以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满足蔬菜对磷元素的需求。
另外,要加强根系养护,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低温季节,则要加强棚室保温,避免低温障碍。
叶片变墨绿色
生长旺盛的蔬菜叶片大都是碧绿的,若菜农发现蔬菜叶片变黑,尤其是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墨绿,就要考虑植株是否存在供水不足,控旺过度等问题。
应对措施:
当发现叶片变墨绿色时,菜农首先应察看一下土壤墒情,若地表过干,需立即浇水,注意浇小水,以防突然浇大水,造成伤根。若控旺药剂喷洒过量,菜农应及时喷洒叶面肥进行缓解,并增加浇水施肥量,加快植株生长。
叶片变白
刚定植不久的蔬菜容易出现叶片白化的情况,轻者叶片干边,严重的整个叶片白化。这主要与窝施药剂导致药害或底肥施用的粪肥含有有害物质有关。
另外,白粉病危害严重时,也会使叶片看上去呈现白色。白粉病开始时是小粉斑,继而扩大到半个叶片乃至整个叶片,粉状物多时成毡状,引发落叶。
应对措施:
当蔬菜叶片出现白化时,菜农可叶面喷施甲壳素或氨基酸类叶面肥缓解症状,浇水时冲施养根性肥料,缓解根系受损情况,促进根系生长,加快缓苗。以后窝施药剂时,一定要注意用法及用量,并与土拌匀。底肥尽量选用腐熟好的有机肥,避免使用生粪。
若为白粉病导致的叶片变白,菜农要及时用药。菜农可选用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等药剂。喷药时一定要全面、均匀、周到。
来源:北方蔬菜报
编辑: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