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河南杞县:环境整治增“颜值”乡村美丽添“气质”

2022-04-14 09:57:25   

“村头小河里流淌的是黄河水,环境变好了,垃圾也没了,污水治理了,‘厕所革命’没异味了,邻里和谐文明了,出门就能看‘风景’了,俺农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舒心了……”4月10日,河南省杞县阳堌镇小岗村村民李肖良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农民的心声。

近年来,杞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克服疫情防控的压力,全民动员,因地制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向纵深发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杞县真正‘净起来’‘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杞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黄宗刚说。

杞县农村游园面貌

为实现“净起来”,杞县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上下齐心、干群联动、全力以赴,基本实现净起来目标;健全县乡村户“四包”长效管理机制,创新日指导、周督导、月观摩、季评比工作机制,巩固“净起来”成果;开展“美丽我村、美丽我家”创建和评星定级、流动红旗评选活动,拓展“净起来”成效。目前,已整治利用坑塘2258个、清理残垣断壁3978处、治理“空心院”3233个。

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杞县鼓励全民参与植树实现“绿起来”,把乡村绿化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统筹推进,沟渠两旁栽绿植绿19.2万棵;对全县国道、省道、县道和所有行政村的村道进行植树绿化,推广乡土苗木,累计绿化面积4万余亩;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家园增绿等活动,利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目前,全县完成庭院菜园化、果园化、花园化“三化”2.6万户,完善了管护体系,形成“爱绿、植绿、护绿、兴绿”长效机制。

春日里,走进杞县城乡,处处可见柏油村道平坦干净,河水坑塘清澈见底,麦田阡陌大蒜飘香,农舍庭院整洁别致,乡风民情和谐淳朴的现象。“随意‘打卡’任何村庄,弥漫的是诗意,品味的是意境,流淌的是乡愁,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杞县县委副书记陈嘉慧说。

杞县乡村街道

环境好是基础,多元增收致富才是目的。杞县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绿化树、果树下种植油菜1.25万亩、油葵0.6万亩等;多方共享“空心院”经济,种植瓜果蔬菜等2100处,交由公益性岗位或脱贫户种植管理,所得经济收入由种植者、空心院户主、村集体三方按6:3:1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同时,科学发展“坑塘”经济,将废旧坑塘改造为荷花塘、垂钓园、鱼塘等生态游玩景点,来壮大村集体经济。

从面子“靓”到里子“美”,杞县还推进了添园增景,利用空闲地建设小游园,通过种花树、植绿坪、建凉亭,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通过造花池、栽花卉、刷墙绘,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貌”。以兴建“红色教育基地”为契机,打造宗店乡虎背岗村、五里河镇东陶村、西寨乡季寨村等红色文化村,发挥文化资源积淀,传承红色文化,重塑群众环境新观念。

如今的杞县,千百乡村呈现日新月异,群众生活安居乐业,环境提升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乡村,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一批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断破茧。杞县县委书记韩治群表示,“杞县在治理农村‘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的同时,强调全县党员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这项工作中,真正把求真务实落在实处,把作风转变‘干’在身边,能力提升‘亮’在事上,以全民参与大作为,人居环境大变化。”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