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号文件在基层 | 乡村致富“门路宽”

2022-04-15 15:39:00   

走进杨陵区五泉镇,一排排设施大棚连方成片,分布在道路两旁。在徐乃彬的冬枣大棚里,一朵朵枣花镶嵌在翠绿的枣叶中,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枣花香。

徐乃彬在30多度的大棚里忙着查看冬枣树的长势情况。“现在是冬枣春管的重要时期,前天已经进行了喷施农药工作,接下来就要进行疏花了。枣树管护的好,后面就有好的收成。”徐乃彬乐呵呵地笑着,一点也没有因为大棚温度高而停止忙碌。

今年60岁的徐乃彬是河南人,2010年跟随儿子一同来到杨凌。借着杨凌农科城的发展优势,徐乃彬干起了培育食用菌的老本行,一次偶然的渭南大荔之行,让他萌生了在杨凌种植冬枣的念头。

Δ图为徐乃彬正在查看冬枣树长势情况

于是,徐乃彬回到杨凌调研考察,在杨陵区五泉镇五泉村包了两个大棚种植冬枣。他说:“第一年没有种植冬枣的经验,一年下来没有收成,全赔了。”

事后,徐乃彬找原因、问西农专家,发现是土壤出现了问题。他凭借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利用菌渣加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制成绿色无公害的菌肥,用以改善土壤问题。

经过五年不断地学习积累,现在徐乃彬大棚里的冬枣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他说:“每年结出的冬枣个大、糖度高,而且今年产量会达到8000多斤,到时会带来不菲的收益。”

微信图片_20220415162919

Δ图为徐乃彬的冬枣大棚

看着不断增加的产量,徐乃彬有了新想法。他打算在采用“订单式”销售模式的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把冬枣销往全国各地,进一步打响自己的冬枣品牌,为后续增加冬枣树的种植量打下坚实基础。

徐乃彬说:“做农业需要坚守,做农业人更需要热爱与耐心。现在,通过种植冬枣,我的日子富足了起来。希望我的冬枣产业能越做越大,让小冬枣成为致富产业。”

在与冬枣大棚直线距离不到6公里的洋葱地里,也上演着一番忙碌劳作的场景。洋葱种植户刘引祥正带领工人们有序地在田地里施肥、除草、浇地,栽好的洋葱苗一排排整齐的随风摆动,郁郁葱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

Δ图为刘引祥正在洋葱地里施肥

在揉谷镇秦丰村有种植洋葱的传统,作为秦丰村的村民,刘引祥也种植了30多亩的洋葱。“之前地里种的是老品种洋葱,慢慢的就没有了收益。现在换成了新品种‘秦红宝’洋葱,一年下来亩产8000公斤都没问题。”刘引祥笑着说。

刘引祥新引进的洋葱品种是农民育种家罗恩后培育的“秦红宝”洋葱,“秦红宝”产量高、抗病性强,辣味稍淡、甜脆爽口,被消费者誉为“水果洋葱”,深受市场欢迎。

“按照以往洋葱的市场收购价计算,除去各项成本支出,每亩洋葱的利润在4000元左右。因此今年,30亩地的洋葱预计收入能超过10万元。”刘引祥站在洋葱地里算完一笔账后开心的笑了。

Δ图为工人在种植户刘引祥的大葱地里除草

与刘引祥同样喜悦的,还有在家门口赚起“外快”的村民们。目前正值洋葱春管时期,刘引祥招收了周边村子的村民前来务工。现在,刘引祥通过种植洋葱新品种,不仅让自己走上了致富道路,也为周边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带领他们一起致富。

如今,像徐乃彬、刘引祥这样的农户,他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不掉队,把农业打造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同时,乘着“乡村振兴”新春风,在杨凌这片农科热土上书写致富故事,也用实际行动为杨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农业科技报社-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实习记者 仵佳伟

编辑:王 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