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省首个“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农揭牌

2022-04-21 14:15:36   

4月20日,陕西省首个“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该基地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旺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智共同为基地揭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和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代表双方签署“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合作协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教授、奶山羊育种专家罗军教授、玉米育种专家薛吉全教授、油菜育种专家于澄宇副研究员、果树育种专家张东教授受聘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审判技术咨询专家,李智向在场专家们颁发了聘书。

图片1

该基地的建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实际行动,根据协议,双方将定期对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的最新科技、法律等相关问题进行沟通,联合开展种业知识产权课题研究,共享研究资料,共享研究成果;建立种业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专家库;建立种业保护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有关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课程,选派相关法律专业的学生担任有关知识产权审判法官的实习法官助理,开展实践教学与实习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植物新品种权方面的专业培训。

图片2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粮食增产丰收。专家认为,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激发育种原始创新活力、促进科研人员投入更多积极性,对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育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统优势研究领域,这所位于神农后稷故里的“农”字号大学,建校以来已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出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已经成为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还有小麦良种“小偃6号”,优良苹果品种“秦冠”,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玉米良种“陕单609”等,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兴旺在讲话中表示,种业振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学校目前有200多名长期从事粮油、瓜菜、果树、畜禽、经济林、牧草、花卉、中药材等领域育种科研工作的科学家,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激发育种原始创新活力、保护学校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李智指出,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签约暨挂牌仪式,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服务保障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创更高水平法治陕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通讯员 付文婷 王学锋 

编辑:王 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