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种植 > 正文

@所有种植户,抓紧时机,做好小麦“一喷三防”

2022-04-22 11:09:00   

目前,陕西省小麦生长陆续进入抽穗开花期,正值小麦“一喷三防”的最佳时期,再加之今年雨较多,田间温度大,弱苗田偏多,小麦病虫害中重度发生,所以,全面做好麦田“一喷三防”工作,是当前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

小麦“一喷三防”是把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进行混合复配,通过一次性集中喷施,达到小麦防病防虫、预防倒伏、避免干热风危害的目的。

1、防治对象:“三虫四病”,三虫是指麦穗蚜、麦蜘蛛、吸浆虫,四病指的是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和锈病。

2、防治时期:小麦齐穗到扬花灌浆期是开展“一喷三防或多防”的最佳时机,在时间上大体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下旬之间。

3、药剂选用 :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抗蚜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菌酯、啶虫脒等;杀菌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多菌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脂、碧护等;叶面肥可选用: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等。

4、防治方法:小麦“一喷三防”应根据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适当的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主防赤霉病、蚜虫,次防白粉病、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80毫升4.5%高效氯氰菊酯+80克50%多菌灵+100克磷酸二氢钾+8毫升芸苔素内脂或80毫升2.5%联苯菊酯+10毫升25%氰烯菌酯+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 

(2)主防白粉病、蚜虫,次防赤霉病、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70克15%三唑酮+8毫升22%噻虫嗪高氯氟+100克磷酸二氢钾或15毫升22%噻虫嗪·高氯氟+70毫升18.7%丙环嘧菌酯+80-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  

(3)主防赤霉病、白粉病、蚜虫,次防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25克45%戊唑醇咪鲜胺+8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菌酯+100克磷酸二氢钾+8毫升芸苔素内脂的配方用量使用。

(4)主防赤霉病、吸浆虫,次防锈病、白粉病、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毫升12.5%烯唑醇+150克磷酸二氢钾+500克尿素的配方用量使用。

(5)主治蚜虫和叶枯病,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150克65%代森锰锌+100克70%甲基托布津+100克磷酸二氢钾或30毫升12.5%烯唑醇+20克10%吡虫啉+150克65%代森锰锌+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 

(6)主治蚜虫、吸浆虫、麦蚜蜂,可以使用1500倍的5%吡虫啉、1500倍的4.5%高效氯氟氰菌酯、2000倍的2.5%福氯氰菌酯等药物进行喷施,能够以内吸+熏蒸+胃毒的方式进行有效防治。

(7)主治小麦干热风、倒伏、脱肥早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分别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时,按照每亩60-80克磷酸二氢钾的用量(或者按照0.3%的浓度使用)喷施1次,如果同时复配使用10克左右的硼肥,对于促进小麦孕穗、加速灌浆、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单产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5、注意事项:(1)喷药的次数:根据第一次防治效果决定。平常年份,第一次防治效果较好,可一次用药即可。如病、虫害中度或重度发生,则需要喷2~3次,每两次间隔7~10天。

(2)喷药的时间:在晴天上午的9-11点和下午的4点以后进行。  

(3)喷药的方法:一定要现配现用,不可长时间放置,还要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规定的用量和浓度进行二次稀释,并且要进行精量用药、掺混均匀,以防药物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或导致药害。

(4)喷药的用量:在喷打药液时,一定要用足水,保证每亩50公斤左右的用水量,打药以湿透叶面、叶尖开始向下滴水为宜,不重喷、不漏喷,大风低温天气和雨前24小时内不喷。  

(5)喷药后:一定要把喷药器具彻底清洗干净,妥善放置药物,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党战平)

编辑:王 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