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养殖 > 正文

农技课堂 | 王义辉:当前行业背景下的饲料营养策略

2022-04-29 15:32:22   

4月26日,正能农牧董事长兼总裁、陕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陕西省饲料协会会长王义辉,来到《中国农科新闻网》直播间,为广大养殖户分享了一场题为《当前形势下生猪营养策略》的讲座,涵盖内容包括养猪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养猪,引进猪品种的高效利用和新品种培育,猪的高效饲养管理,猪的繁殖与人工授精,猪的细菌性疫病防治及抗生素利用等9个方面。

记者将本期直播中,目前行业背景下的饲料营养策略内容整理如下:

一、妊娠母猪纤维营养

(一)妊娠母猪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在问题

母猪便秘

刻板行为

母猪围产期代谢综合征

2.生理原因

粪便含水量下降

饱腹感缺失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系统性炎症和氧化应激

3.对策

增加母猪繁殖疾病发生率

降低母猪产活仔数

泌乳母猪采食量降低

仔猪断奶重降低

(二)妊娠母猪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

(三)可溶性纤维对母猪性能的影响

妊娠料配方中提高可溶性纤维含量可以提高泌乳期母猪采食量以及仔猪断奶性能。

(四)目前正能集团功能纤维研发进展

项目完成了所收集35种原料纤维含量(粗纤维、NDF、ADF、可溶性纤维、不溶性纤维)指标、理化特性(吸水膨胀性、水结合力)指标的测定,建立了主要纤维原料的基础数据库。

二、母猪精准饲喂

(一)母猪的妊娠期膘情对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生产性能具有重大影响,大量研究实践表明,整个繁殖周期背膘值控制在16-19mm生产性能最佳,因此,通过妊娠期测膘调料,精准饲喂,以期让更多的母猪达到理想背膘范围,从而提升猪场的生产效益。

(二)整体思维:

1.母猪繁殖周期是一个整体,各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抓料量调膘情,抓妊娠促泌乳,抓初生带断奶

(三)母猪全繁殖周期的理念建立

为什么要重视背膘调整——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背膘

背膘是提高母猪群体繁殖性能和延长母猪利用年限的重要保证

母猪的饲养关键:以膘情为指挥棒——按膘饲喂

(四)精准饲养方案的《五步法》

1.猪场性能和膘情诊断

猪场数据收集、历史背膘分析和目标性能确定;结合猪场不同品系、母猪繁殖性能数据、环境等因素确定最佳背膘。

2.日粮配方优化

结合市场原料价格,营养水平和配方成本优化日粮配方。

3.动态精准饲喂

结合膘情制定饲喂方案、定期现场及线上方案培训和精准饲喂实施。

4.效果实时跟踪

针对方案数据进行检查、动态调整、阶段报告和针对猪场实际问题给出建议

5.结果数据呈现

对项目取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对性能和效益核算

(五)预期目标

正能集团从2016年分别和东北农业大学养猪产业研究所、北京汇智邦咨询公司以及华中农业大学彭健教授团队合作,开展母猪的精准饲喂研发试验,研发出了技术领先的母猪系列产品和配套的饲喂方案。

采用功能纤维设计理念,合理搭配可溶与不可溶纤维,高发酵与低发酵纤维,如麸皮,苜蓿,甜菜粕,米糠粕、功能性纤维的合理搭配。

维持母猪的肠道健康,母猪不便秘,乳腺发育不受影响,哺乳期采食量大,泌乳性好。

根据母猪妊娠后期的特殊生理需求,即高蛋白、低能量的需求,专门开发有妊娠后期的饲料产品——攻胎宝。

目前与华中农业大学彭健老师团队合作开展的母猪精准饲喂项目进展。

三、生长育肥猪精准饲喂

(一)育肥期的多阶段精准饲喂方案

(二)我们不能一个料或者两个料喂到底,要根据猪的不同生理阶段,饲喂不同阶段的饲料。一个料如果喂的阶段过长,要么对饲喂前期的猪来说,营养可能是不够的,缺乏的;但对饲喂后期的猪,营养就浪费了。

(三)例如育肥后期,猪沉积蛋白的能力在下降,这个时候蛋白过高,不但不会促进猪的生长,反而会造成猪的负担,引起生长速度降低,料比升高。

(四)比如温氏的育肥期分为6-7个阶段,牧原的分的更细,达到10个阶段。目前正能的育肥期也是分为7个阶段。

四、公猪精准饲喂

(一)种公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喂管理是一个猪场的核心,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适宜的营养供给和科学的饲喂管理是当前集约化公猪生产所必需的;

(二)种公猪的特殊生产用途决定了其与育肥猪、母猪不同的营养需求,为了保持公猪的种用体况和合格精液产量,需要人为地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物质,以便最大化地发挥种公猪的生产价值,提高繁殖率和使用年限;

(三)目前,往往因种公猪数量占猪群比例低,较少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生产实践中,种公猪用料较为混乱,育肥料、妊娠料和哺乳料等均有在使用。

正能集团从2014年开始,对公猪料进行研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和动医学院合作,开展了不同营养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的系列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五、低蛋白低豆粕日粮技术应用

(一)2020年我国饲料总消耗量3.965亿吨,其中猪饲料消耗量达到1.497亿吨。

(二)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超过1亿吨,豆粕用量7000万吨。

(三)豆粕减量替代是国家战略,是畜牧业降本增效的主要路径。

(四)国家制定了新的低蛋白日粮团体标准,根据最新营养进展和饲喂效果,调整了蛋白标准。

(五)正能集团低蛋白研发进展—2021年和西南大学孙志宏教授合作开展低蛋白饲粮氨基酸代谢节俭机制在育肥猪上的研究。

全媒体记者 郭媛媛

 

编辑:王 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