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龙禄颖:一针一线绣出苗家致富路

2022-05-05 17:34:19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一项手工技艺,凝结着苗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长久以来,苗绣都是应用于民族服饰,通常只为家人制作。而这位苗族妇女,一直致力于将苗绣和现代审美相结合,带领家乡的绣娘们将指尖技艺转化成增收致富的产业。

平绣、堆绣、破线绣、打籽绣……苗绣的技法足足有12种之多;鸟类、蝴蝶、飞龙、野兽、牲畜,以及各种抽象符号,都是苗绣沿袭千年的创作题材。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的这家刺绣工坊里,传统的苗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不断创新 拥有多项专利刺绣技术

贵州省级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龙禄颖就是这家刺绣工坊的负责人。这些年来,创新两个字一直是她执着的追求。目前,她已经拥有了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1项外观专利。

丝巾、领带、挂件、抱枕,这些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是工坊绣娘们的劳动成果,上面的刺绣图案具有很强的设计感和时尚感。

青年时曾在深圳刺绣厂当工人

1968年,龙禄颖出生在施秉县一个偏僻的苗寨里。她自幼跟随母亲学习苗绣,青年时,凭借这门手艺来到深圳的刺绣厂里打工,没多久成为了厂里的骨干员工。

带着积蓄回乡创业 把苗绣发展成产业

在外打工18年后,2005年,龙禄颖带着多年来省吃俭用的积蓄回到了施秉,决定发动家乡的姐妹们,把大家的苗绣手艺变成增收致富的“指尖经济”。

起初,对于龙禄颖的倡议,大伙儿将信将疑。刺绣可以给女儿做嫁衣,可以给婴儿做襁褓,但是大城市里的人会掏钱买吗?于是,龙禄颖从以前打工所在的企业里要来了部分订单,再挨家挨户去联络绣娘,甚至自己先垫付制作费用,这才让大家吃了定心丸。

绣娘们虽然身怀绝技,但要让她们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则,却着实让龙禄颖费了一番脑筋。产品必须统一标准,必须按时完成订单,否则就会延误工期。每次安排任务、发放材料时,龙禄颖都要反复强调。有时,为了让绣娘们接受一款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图案,龙禄颖也需要苦口婆心地去做思想工作。

组织各类技能培训 带动更多人增收

为了帮助龙禄颖进一步打开市场,带动更多绣娘增收致富,当地文旅“非遗”部门多次选拔她参加培训。政府和妇联还先后协调各类资金65万元,为工坊采购各类设备。2021年,龙禄颖在全县组织了各类技能培训16场,参训人数1000余人,全年带动绣娘户均增收1.26万元。

现代工艺与苗绣结合 开辟出更广阔市场

为让慢工的苗绣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龙禄颖主动联系大城市的设计师寻求合作,设计新纹样、研发新产品。不断探索,为当地苗绣技艺开辟出了更广阔的市场。

来源:央视网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