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06:22:32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盘活闲置农房450多宗,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约4.6万㎡,促进村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带动500多户农户增收。202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增幅达10.8%,增幅全市第一。
集体回购,探索有偿退出路径
程桥街道金庄社区刘圩组位于六合区皂河东侧,组里共33户居民,其中21户在街道或城区购置了商品房,年轻人都搬离了村庄,留下老人守着老宅子,其中7户还长期处于空置状态。“宅基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大家都期盼着能让我们闲置的房屋也能像城里人的房子一样产生收益。”村民刘涛感慨道。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金庄社区书记余厚福说,“社区经过多方咨询、通盘考虑,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有偿退出和盘活利用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社区两委班子发挥“主心骨”作用,与刘圩组33户农民结对,登门入户耐心释疑解惑,帮助大家算清眼前账和长远账;社区党员干部定向挂钩联系搬迁户,真心排民忧、真情顺民意、真招解民愁。该社区只用了28天,就完成了33户农户的协议签订和搬迁工作,每户平均可获得40余万元回购款。“回购的过程我们全程参与,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村民张大姐拿着回购款单据乐不自禁地说。
“乡贤”承租,催生村庄美丽蝶变
马鞍街道泥桥村山陈组紧邻六合区泥桥水库,自然资源优越,农业资源丰富,乡贤能人众多,乡风淳朴团结。街道和村委会将盘活闲置农房与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动殷宏宝、孙晓军等当地乡贤率先拿出自家宅基地和农房,积极投入乡村民宿改造建设,乡贤们出资租下周边农户7栋闲置农房,带动村民一起参与市级民宿村打造。“每户农房租金年均约为4万元,装修标准为100万元左右,10年租期到期后,房子带装修一起归还农房所有者。”泥桥村书记郭其中娓娓道来,“租赁协议上还约定,村民每年能免费入住民宿15天,让乡亲们既鼓了腰包,又解了乡愁。”
目前,马鞍街道依托当地丰富深厚的农耕文化和风味独特的乡土美食等资源禀赋,以农事节气命名的8栋山陈民宿已全部完成改造,即将迎来八方宾客,曾经籍籍无名的小村落焕发了新生机。“村里一天天变美,日子一天天变好。以前泥泞的小路铺上了石板,公共厕所和停车场崭新敞亮,池塘里种上了净化水质的植物,蛙声阵阵,鱼跃人畅,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言语中村民们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
国资兜底,多方共建引增收活水
竹镇镇大泉村梅云组坐拥六合区美丽的大泉湖、枫彩漫城,毗邻止马岭、金陵国卉牡丹园,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竹镇镇与平山林场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竹梅公司,共同出资对大泉村梅云组进行精品乡村建设。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开展有偿协议搬迁,共计搬迁36户院落,保留6户继续留在组内居住生活。为抢抓全市职工疗养优先安排扶持乡村民宿的发展机遇,竹镇镇和大泉村委会采取“农户+村集体+国有平台”的模式,通过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作、政府贴息支持、国有资本兜底等举措,推动大泉村农户盘活闲置房屋、自建自营特色民宿。
先行打造的农民自营民宿共计3户4个院落,由竹梅公司与3户农户达成协议,完成34间客房、38张床位改造。“3户农民自营民宿的设计费用均由竹梅公司承担,改建的费用由竹梅公司和农户各承担一半。我们还积极协调银行,针对农户设计了民宿贷,承诺由政府贴息,解决农户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民宿建成的未来三年里,如果农户没有收回其投资,将由国有资本兜底。”竹镇镇副镇长兼大泉村书记朱世潘详细介绍道,“自去年5月正式营业以来,我们大泉村民宿已接待疗休养职工30批共1543人次,接待散客2485人次,经营收入已超110万元!”
“和朋友们带着家人一起住大泉村民宿,不仅欣赏到了乡村优美的风景,感受到了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还吃到了新鲜的瓜果蔬菜,真的非常舒心惬意。”游客龙先生很享受在大泉村的假期生活。
“如今,我俩的儿女都成了自家民宿的员工,家里还添了新车。”好婆婆民宿的经营者于奋林、于奋龙两兄弟高兴地说,“不仅是我家,其他家民宿用工也都是家里人和周边村民,每人每月光做服务员也能有3000多元收入呢!”
据介绍,未来,六合区将继续在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持续加大政策引导及经验推广力度,积极探索更多的盘活利用土地资源方式,培育更丰富的乡村产业业态,让闲置农房成为城乡休闲旅游者的“体验屋”、创新创业者的“梦想屋”、农民增收的“宝藏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未来。
作者:王 添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