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天台黄茶”走出共同富裕新路

2022-05-09 15:45:02   

当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的黄茶基地冒出了一片片嫩黄芽,茶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在茶农们眼里,这小小的嫩黄芽不仅是温水泡开、吹凉入口的“绿叶子”,更是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天台黄茶”是天台地方群体种选育的自然黄化珍稀茶树新品种,2019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天台县立足地方茶叶产业发展传统优势,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聚焦“品牌提升、品质数控、三产融合”三大核心,推动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新路径。截至目前,“天台黄茶”产业已建成加工企业13家,合作社30逾家,黄茶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量100吨,产值逾亿元。

茶农采摘新茶

量身定制品牌重塑地标文化

品牌建设是产品价值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品牌必须要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才能深入人心。为助力“天台黄茶”品牌发展,天台县市场监管局与浙江工商大学品牌形象设计研究所合作,量身定制“天台黄茶”品牌设计方案。

“我们以形成区域特征明显、文化符号突出、消费对象精准度高的区域品牌为目标,从品牌核心价值、品牌识别系统、品牌文化故事等方面进行提炼策划,重塑具有独特的人物故事、品牌理念、价值观的区域品牌。”天台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积极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有机结合,建设天台地标品牌馆、天台山云雾茶非遗馆、天台黄茶博物馆等,拍摄地理标志专题宣传片,全面展示天台地理标志历史文化。接下来,天台县将全面提升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传承一个地标文化。

统一的品牌策划方案告别了企业单打独斗、杂乱无章的局面,能够形成品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然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产生了部分市场乱象,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力度,该局开展“雷霆1号”等地理标志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行政指导和知识培训,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协会自治功能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加强地理标志规范使用管理,切实维护“天台黄茶”品牌形象。

数字化加持精制标准优品茶

在浙江天台九遮茶业有限公司的标准茶园里,工人正在进行加装诱虫板和太阳能杀虫灯,该茶园承担了国家级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严格实行肥药双控,保证天台黄茶的优异品质。

为了保证天台黄茶的高标准输出,天台县市场监管局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山头,从种植、加工到包装、销售,以数字化加持,推行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阳光工厂”,激活“浙食链”“地标链”,实现全链条阳光监管。

“阳光工厂”是指通过在茶园、生产车间等关键控制点安装视频和物联感知设备,采用AI分析等技术,实现茶叶生产过程在线监管。同时,结合应用“浙食链”“地标链”在产品外包装上进行赋码,让消费者买卖明白、消费透明、吃得放心。

如今,管理者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看到茶园和生产车间里各自工作情况,既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又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查验真伪,获取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产品信息,实现产品可追溯可查控。

三产融合打造共同富裕样板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之前的几乎为零到年收入40多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之前的几千元到现如今的两万多,这都是茶园带给我们的‘金山银山’。”街头镇步头村支部书记倪庆卫说。据了解,为促进村民持续增收,2013年步头村集中实施了村内闲置土地的流转,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黄茶。

有了新思路,步头村的改变村民们也都看在眼里。村里种植的黄茶现在价格卖得好,最多的时候整个茶园有300多人采摘,他们可以帮忙采摘赚工时费,卖出的收入又有80%分给村民,村民们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步头村的目光不止局限于此。在村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上,步头村积极推进三产融合,现在除了种植茶叶,还发展了乡村旅游,建成旅游接待中心、休闲步道等旅游配套设施,发展农家乐20户、床位350个,成功创建全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

步头村的发展只是天台县的一个缩影。为推动产业长远发展,近年来,天台围绕黄茶大做文章,打造集种苗培育、基地种植、加工生产、品牌营销、农旅休闲为一体的黄茶全产业链体系,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建设集茶公园、茶庄园、茶体验馆等功能为一体的精品茶旅路线。

“走出一条‘靠山吃山,以茶带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天台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陈明珠)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