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养殖 > 正文

温氏:两种技术带来最低造肉成本

2022-05-09 16:03:00   

温氏:两种技术带来最低造肉成本

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团队研究低蛋白质低豆粕日粮技术进行样品检测。 资料图

作为黄羽肉鸡养殖领头羊、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黄羽肉鸡饲料成本控制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早在几年前,温氏集团就在做低蛋白低豆粕配方技术研发。

农业农村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温氏股份饲料营养中心执行总经理谭会泽介绍,目前,温氏集团在猪、鸡、鸭饲料中全面推广应用低蛋白低豆粕自产饲料。2021年,温氏集团饲料总产量约1300万吨,覆盖猪1321万头、鸡11.01亿只、鸭5643万只。配方中豆粕用量占比仅为8%,其中猪料豆粕占比为5%、肉鸡饲料豆粕占比为10%。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温氏采用了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和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配方技术。“这两条路线结合,实现最低造肉成本和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效益。”

“豆粕减量替代的核心是精准的饲料原料数据库,凭经验去试是不行的,如果数据库不精准,用其他原料去取代肯定会出问题。”谭会泽举例说,比如用菜粕来取代豆粕,两者的营养价值、消化利用率等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准确知道菜粕在生猪、肉鸡饲用上的营养和消化率,才能保证做配方后效果稳定。

从2008年开始,温氏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团队合作,研发构建替代原料在不同动物饲料、不同品质情况下的动态营养价值参数数据库,测各种原料的有效能值和消化利用率。基于大量动物试验结果,明确了各种饲料原料在不同动物和饲养阶段的有效营养成分和适宜添加量。然后,在替代原料具有价格优势时,在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

研究结果发现,肉鸡料综合使用小麦、高粱、玉米、葵花粕等替代部分豆粕,不仅不影响生产性能,还能提高肉鸡肌胃重,改善肠道健康。

“可能因为不同原料互搭配营养更平衡,杂粕纤维含量更高些,利于肠道健康。”谭会泽说。

从2018年开始,温氏启动研究肉鸡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术。谭会泽介绍,在氨基酸保持平衡的基础上,粗蛋白下降1-2个点,生产成绩比较稳定,成本也会明显下降。经过一系列试验,理想蛋白模型氨基酸由5种增加到7种,已发布了黄羽肉鸡低蛋白日粮参考标准。

双管齐下,目前,温氏肉鸡养殖豆粕用量已经低于5%,是行业平均用量的1/3,减少蛋白原料使用量10-20万吨,每吨配方成本降低15-30元。通过多种替代原料组合使用和氨基酸平衡技术,中大鸡已经实现了无豆粕配方。

此外,应用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氮排放,通过使用植酸酶,还能提高饲料中磷的吸收利用率,减少了磷和重金属排放。

下一步,温氏将继续构建饲料原料氨基酸消化率、钙磷消化率等有效营养参数数据库,细化动物营养需要量,提高饲料配方精准度,减少营养浪费,减少氮磷排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丽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王 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