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机 > 正文

如何让“滴滴农机”更可及?

2022-05-13 11:37:18   

双手不碰土、裤管不沾泥,农户只需掏出手机“滴滴一下”预约服务,接单的农机手就驾驶着机器赶来,前往指定的田间地块作业,不消半晌,以往需要一家子要干好几天的农活就完成了。这是十多年前,传闻中的“美式农场主”耕种场景,但在近年来兴起的网约农机帮助下,即使是我国的个体小农户,也有了做甩手掌柜的能力。

近年来,借鉴城市里网约车的成功经验,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滴滴农机”等农机分时租赁业务,为农户与农机手建立高效的联络渠道,解决以往“有田没机耕、有机没田耕”等资源错配问题,为农业生产注入更多现代生产力。

但与短短两年就“一统江山”的网约车相比,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网约农机平台,却没有一个形成“燎原之势”。究其原因,跟两点一线的网约车相比,网约农机用起来要复杂得多。

网约农机的需求更为多样。网约车是两点一线的业务,不管司机开的是小面包还是商务车,跟着导航走都能抵达目的地。但一年到头每个农忙时刻,需要的农机都不尽相同:春耕播种时需要耕整机,打药除草时需要植保机、烟雾机;秋天收获时需要收割机、脱粒机等。这些农机各有专攻,无法互相替代。

网约农机对时效要求更为严苛。网约车遇到高峰期,往往只需多等几十分钟,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可供替代;若网约农机没有及时服务,耽误农时的损失就难以弥补了。

网约农机作业场景更为复杂。网约车作业于宽阔平坦的公路系统,各种大小的车辆都可以行驶;但耕地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地区的坡度、土质、种植物,可供农机作业的条件也可能不同。若是约来了无法作业的农机,倒贴路费不说,还可能耽误农时。

如果是一个连手机都不太会用的农民,使用网约农机时需要面对的试错成本可想而知,自然没有尝试的积极性。现阶段能玩转“滴滴农机”的,往往是对各类农机功能了如指掌,知道何时、何地、约哪类农机的种植大户,他们早已适应了现代化的耕作方式,但也有固定的合作对象,不太需要网约平台提供额外农机资源。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农业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将长期存在,需要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小农户,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网约农机平台无疑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既然借鉴了“网约车”的经验,不妨多学习一些。比如铺好“高速路”,推动土地资源流转集中,让农机有更多、更大的用武之地;比如把“网约农机”升级为“网约田保姆”,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由专业团队提供一揽子服务,农户就不用付出额外的学习成本。此外,还要统一定价标准、完善市场机制、推进资源整合等,让网约农机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更高效、更可及,帮助更多农户轻松抵达名为“丰收”的目的地。(作者方壮玮,媒体人)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