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4:13:00
在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不少学生到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内的“杨凌文化盒子”打卡。“文化盒子”集图书销售、创业空间、文创产品推广、区校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成为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人才的校园新地标。
“文化盒子”所在的地点最早是一处创业创意空间,去年,杨凌示范区有意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打造一个具有兼具区校特色的校园实体文化体验店,“文化盒子”应时而生。经过招标,学校林学院的大四学生许冬雨团队成功中标,成为“文化盒子”的负责人。
“当时我们就想着让这个空间建设得多元一些,一方面想让更多同学来这里后能感受到学校和示范区独有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在这里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交流创新创业的想法。”许冬雨说。
走进“文化盒子”,一个类似于咖啡书店的阅读空间跃入眼帘。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科技创新部部长杨鹏介绍,这个空间内提供的华夫饼、蛋挞等甜点均由来自学校食品工程与科学学院的学生们制作,甜点一旦售出,许冬雨团队将获得20%利润,其余利润将返还给甜点的制作者。
“另外我们阅读空间内的书可以对外销售,也可以供学生在这里免费阅读。这里的书是对学校图书馆藏书的补充,每个月团委会在公众号上发起投票,征集学生的意见,帮大家把想买的书带到这里。”杨鹏说。
越过一面由免费有声读物二维码组成的文化墙,就来到了由学校葡萄酒学院在校生运营的葡萄酒文化推广和鉴赏区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是一个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推广,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该区域的负责人蒙伟告诉记者,区域内主要提供由学校教授或校友创制的品牌葡萄酒的品鉴活动,目的是将这里打造成在校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平台。
“杨凌文化盒子”内葡萄酒文化推广和鉴赏区域一隅。(受访者供图)
“文化盒子”内不仅有富有学校特色的葡萄酒,而且还有马铃薯锅巴、“瑞雪”“瑞阳”苹果、眉县猕猴桃、“七月鲜”红枣等150余种与杨凌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密切相关的农产品。许冬雨说,目前与“文化盒子”直接对接的企业已经达到22家,几乎每一类产品背后都有学校的教师团队进行技术指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闫祖书表示,“文化盒子”将校内不同方面特色农业技术产品用一种微缩的方式予以集中呈现,有益于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大学生肩负起强农爱农使命。
“下一步,我们准备将更多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搬进来,促进大学师生间的交流,让大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拥有一段美好且独特的校园记忆。”闫祖书说。
来源:新华社
编辑: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