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种植 > 正文

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小麦新品种观摩会顺利召开

2022-05-25 09:06:10   

5月23日上午,以“种业科技创新,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杨凌召开。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贾锋为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麦研究院揭牌。

同时,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良科智慧农业千亩示范基地举行。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及杨陵区等有关单位和部分合作伙伴、经销商代表出席会议。

Δ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协良宣布“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成立

记者了解到,杨凌良科是一家民营企业,宋协良在玉米育种方面非常有造诣,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

Δ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协良

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协良对出席会议的领导、育种专家、合作伙伴及经销商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情的谢意。

会上,他为大家讲述了杨凌良科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小麦新品种试验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小麦现有11个新品种,分别参加国家区试、陕西省、河南省的区域试验中,有望在两年后陆续获得审定。

同时,宋协良向参会嘉宾分享了杨凌良科二十年发展战略规划,十年发展目标以及3—5年的工作任务:

一、创建国家级育繁推种子企业,助推陕西省实现零的突破,填补陕西无A证种企的空白。努力讲好杨凌种业故事,谱写陕西农业华章,为陕西玉米产业化的发展增砖添瓦,锦上添花。

二、创建千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落实“一带一路”上合组织实训基地这项光荣而坚定的政治任务和硬核指标。为实现发展良种、良法、良机、良技全面融合的现代化农业做好示范,为中国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走出国门发挥交流与培训作用。

三、以利益链促进事业链推动种业发展的产业链的创新模式,联合国内四院、四校、四企,实现弯道超车,协同攻关。完善国内领先水平的3.0育种平台体系建设,探索4.0国际水平的育种架构与种子产业化相融合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振兴中国种业的新路子,缩短与国外种企的差距,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四、在全国13个省份不同生态区创建60个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品种筛选、测试基站。为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工程化育种夯实牢固的基础。

五、五年内完成打造名副其实的科技企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内完成建设用地35.25亩,建筑面积40000m²的基础工程建设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生产加工线建设,为提升市场服务质量,创建良玉、良科双品牌而提供保障。

他表示,要想实现上述宏伟规划和目标,需要落地科企合作、校企合作、强企合作三个大方面战略。

最后,他希望杨凌示范区、西农专家、种业同仁对良科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下好“攥紧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这盘大棋。为中国种业,乃至世界种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Δ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院长王成社

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院长王成社在致辞中表示,杨凌良科成立小麦研究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充分利用杨凌国家农高区优势与杨凌种业超前的理念。创建融合生物技术,实施工程化育种研究体系;创新小麦育种技术,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精确化、规模化相结合的工厂化模式。今后研究院将实施科企联合、校企联合、强企联合的发展方针,培育出更加高产的小麦新品种,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者纷纷表示,杨凌良科作为种业科技型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服务国家战略,履行国家使命与担当。在杨凌示范区的支持下,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应时而生,乘势发展,将会成为杨凌良科行稳致远新的起点。

“路难行,行将必至;事难做,做必将成。”相信在宋协良的带领下,杨凌良科的未来定会更加星光灿烂!

全媒体记者 申小燕 闫瑜涛

编辑:王 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