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10:20:27
今年以来,陇南市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准发力、科学施策,扎实推进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不断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荒田”变“良田”,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荒地变良田
只有让耕地资源成为“香饽饽”,才能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使撂荒地现象一去不复返。为此,陇南市出台了《陇南市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切实做好撂荒地整治工作的通知》《陇南市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明确整治目标,加大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治撂荒地17.28万亩。
开始种植
走进武都区马营镇梁塄坎村,接连不断的隆隆声传入耳中,循声望去,只见机器来回穿梭,除杂草、翻耕地、开垄沟。“我们村现有土地撂荒108亩,今年以来,村里以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兼种当归、大黄、党参等中药材,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达到农户有粮和增收的‘双目标’。”王余社说。
初夏时节的徽县柳林镇柳林村,“脱胎换骨”式的复垦连日来正在进行中。“我们流转了300多亩撂荒地,建立‘撂荒地整治+带状玉米大豆复种’示范基地,发展甜玉米、大豆、架豆等粮食作物。”徽县恒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亮说。柳林村300亩撂荒地实现“变身”,得益于柳林镇自去年9月份集中开始的撂荒整治工作。
康县岸门口镇选择创新“田长制”模式破局撂荒地难题。岸门口镇以牟家坝、杨家河两村为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村社两级“田长制”管理新模式,以自然区域为基础、以社为责任主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治理新方法。目前,两村共300余亩荒田已基本整治完成。
来源:每日甘肃网
编辑: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