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1 14:19:00
每值清明结青籽,恰逢端午榨新油。眼下,陕西关中地区的油菜迎来丰收,田野里机器轰鸣,农户们忙着收割,满脸喜悦。
5月30日,“油菜新品种秦优797现场测产鉴评会”在杨凌召开。经专家组测定,油菜新品种“秦优797”每亩单产达到385.5公斤,测产结果标志着黄淮区油菜产业绿色革命获得新突破。
坚持创新 促进产量提升
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70%左右依赖进口。油菜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50%左右,在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年,我国正大力实施扩种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2013年到2021年,李殿荣研究员带领团队经过辛勤培育,育成了4个优良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油菜产油能力显著提升,“秦优797”就是其中之一。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主任穆建新介绍,“ 秦优797”是继“秦油二号”“秦优7号”之后,又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油菜新品种。“秦优797”是耐密高产高油多抗、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油菜新品种,配套实施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将会催生油菜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对保障群众“油瓶子”安全、助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秦优797”油菜品种2020和2021两年,在陕西省关中灌区组参试,平均亩产256.7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5%。同年在陕南灌区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92.2kg,比对照增产8.1%,名列第一,且早熟1.5天。该品种含油量平均为46.63%,亩产油量高达179.75公斤,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17.4umol/g饼,属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新品种。
在测产现场,记者看到,经过专家测算,示范片“秦优797”的鉴评收获密度2.37万 株/亩,单株有效角果数170.9个,每角果粒数27.8粒,千粒重4.28克,测产理论产量为481.9公斤/亩,按测产系数0.8计,测产产量为385.5公斤/亩。
专家组一致认为,“秦优797”是一个适应性广,抗倒、抗病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含油量高,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良油菜新品种,建议加速大面积推广。
在5月10日第四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期间,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3个油菜新品种成功转让。其中,“秦优797”油菜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给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正在布局加速其大规模种植推广。
继续加油 攥紧中国种子
陕西杂交油菜是中国油菜科研中那颗最“陕”亮的星。陕西杂交油菜育种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一直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为国内外油菜科研与生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杂交油菜”已成为陕西种业的一张金色名片。
近年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已育成油菜新品种23个、大豆新品种2个,转化新品种18个,推广自育品种3000多万亩,增产效益20多亿元。
未来,油菜培育将向高产、高油、高质、高效等方向发展。近年,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还育成秦优1618、秦优1699、秦优DK4、秦优1718、秦杂油7号、润普丰、爱兆沣等一批高产高油优质、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进入种植生产的田间地头。截至2021年收获累计推广3亿多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84.2亿元,为农业增产增收贡献着油菜种子的“芯”动能。
为破解油菜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升油菜综合效益,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还开展油菜绿色高效技术的规模化示范与应用,建立油菜全产业链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油菜增效和环境安全互赢,为落实国家“扩种油料”战略及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能。
小小一粒种子,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测试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表示,杨凌农业科技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杂交油菜品种的选育,具有突出贡献。“杨凌能够把这些新品种、新的技术及时推广出去,在油菜产业中得到及时应用,对扩大我国油料产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媒体记者 郭媛媛
编辑: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