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寻找最美乡村科技人才 | 徐育龙:我以我血荐轩辕

2022-05-31 14:36:00   

“徐老师,我家办了一个养鸡场,烦请您来技术指导……”

“徐老师,我们办了一个养牛场(家庭农场),您帮忙给规划一下。可以这样来解决……”

“大忙人”西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徐育龙,经常接到陕西省周至县一些乡村群众的咨询电话。每次接到群众的咨询电话,他都耐心细致地回答群众的疑问,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和紧急,他就叫上“老搭档”冯双平、王海水、郭官厚等团队专家,匆匆驱车赶到农户家或者合作社里进行现场指导,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图片4

若走在周至大街上,经常会有人上来和徐育龙打招呼。而如果在周至县厚珍子镇和骆峪镇的穷乡僻壤,碰到的人可能会更热情。

图片1

徐育龙何许人也,为何在当地能有那么大魅力,受到那么多人敬重?

图片2

原来,这位“科特派”(科技特派员简称)不简单,他30年前曾是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十大杰出青年,更是科技特派员团队的轴心骨。

“搞科研,就得接地气儿”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说起徐育龙“科特派”的故事,要从20年前研究推广环保高效秸秆饲料制作技术说起。

“比如说秸秆,科研工作者已经发现秸秆用途很广,完全可以拉出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单子。然而问题在于,尽管科研工作者说起来头头是道,甚至达到‘释迦说法,天花乱坠、顽石点头’的境界。但是,每到收割季节,大部分农民面对收获的大量秸秆仍然办法不多。”西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王海水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的‘队长’徐老师,是最早的科技特派员之一。他凭借自身的知识技术储备,运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向群众提供秸秆加工设备、技术和资金,使许多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图片3

精准发力才能事半功倍。那个时候,徐育龙每年收购秸秆5000吨,销售额150万元。“可见,‘高冷’的科研成果,不能躺在实验室睡大觉,而是要走出‘象牙塔’。搞科研,就得接地气儿!”西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冯双平认为,徐育龙研究的环保高效秸秆饲料制作技术受到市场认可,再次证明了“农业科技,沾土就灵”。只有“接地气”,才能在广袤农村中推广开来,才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

图片5

见到记者,骆峪镇向阳村村民郭生斌便打开了话匣子:“不管是带头科普,还是解决疑难杂症,徐老师领衔的‘科特派’专家团队总是活跃在田间地头,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输送到农村,不断改变着农村的面貌。”

郭生斌认为,科技特派员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让大家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不光腰包鼓了起来,脑袋也富了起来。

有了科特派,再也不用担心了”

小满时节,万木葱茏,翠绿欲滴,周至县厚珍子镇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厚畛子镇花耳坪村中药材示范基地,是徐育龙协助特派员冯双平2021年争取的项目,株株山茱萸舒展着柔长的枝条列队欢迎,林中不时点缀几座黄墙黛瓦的农舍,朦胧在云雾缭绕的群山怀抱,药农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进入秦岭山中,细雨便下了起来。“昔日,花一样的村名,却并没有给花耳坪村的群众带来花一样的甜蜜生活。”花耳坪村民陈忠敏表示,山茱萸是花耳坪村的特产,他们当地人通称为“枣皮”,作为传统中药材,有补肝益肾的功效。但由于当地村民加工技术落后,缺乏统一的销售渠道,经常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发展困局。

图片6

陈忠敏说,“今时不同往日。徐育龙、冯双平、郭官厚、王海水一行,经常来到我们这边的山茱萸园子考察。针对普遍存在的缺乏修剪整形管理,造成树体下部光秃、结果部位严重外移的问题,给我们提出了中肯的指导建议。”

陈忠敏告诉记者,“以前是‘单打独斗’,种植技术也不过关,收的‘枣皮’往往没市场,遇上药商压价,一斤山茱萸连10块钱都卖不到;现在有了合作社,再也不愁卖咧,再加上科特派的技术支撑,我再也不用担心了。有问题就问徐老师和冯老师。这是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农民眼中的“科技财神爷”

产业腾飞的背后,凝聚着科技特派员的智慧和汗水。

“其实,徐老师在我这个村子还有另外一个称号——‘科技财神爷’。前段时间,徐老师带领王海水、郭官厚、朱悦等专家团队,来到我们周至县骆峪镇向阳村,考察调研我们村的康养小镇和观光采摘园区项目,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讨论,对观光采摘园的园区规划、品种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性指导意见,并达成后续技术支持意向。听了专家的分析指导,我心里一下子踏实多了。”据向阳村党支部副书记田小鹏介绍,今年以来,徐育龙积极为驻村的向阳村牵线搭桥,并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向阳村还是西安唯一的市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

图片7

周至县厚珍子镇的同力村、八一村、老县城村,也是由徐育龙负责包抓帮扶的。这三个村子,处于周至县最远的山区。受自然灾害、严重的疫情及山体滑坡、洪水泛滥等因素限制,帮扶极为不易。徐育龙搭档冯双平、王海水、郭官厚一行四人,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重重困难,每月往返150公里,为三个村子共计发放资料300多份,集中和现场指导15次,并协助周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为花耳坪村及老县城村,争取项目两个,还确定了花耳坪村为市级中药材示范基地。2019年到2021年,徐育龙为老县城村争取中蜂养殖基地两个,带动全村1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如今,这三个村子产业振兴的蓝图已是轮廓初现。

这场发轫于秦岭腹地、黑河源头的“乡村蝶变”,完美诠释了科技特派员为农村创新创业注入的深厚力量。

“让更多‘千里马’在周至竞相奔腾”

正如禾苗离不开沃土,人才成长也离不开好环境。

长期以来,周至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提高科技特派员站位,增强其荣誉感、责任感,推动更多的科技人才到一线服务,周至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科技特派员的选聘、管理、考核、职责任务及乡镇工作站的建立、目标任务、实施办法及推进措施等分别进行明确,为全年科技特派员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片8

“鲁迅先生有一首热血的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我很欣赏这首诗,每一个字都豪情万丈,让人心潮澎湃。山区的科技帮扶,任重道远。我们科技特派员怀有家国情怀,崇尚职业情操,我也想为周至农民多做点事。在周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等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决心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努力地服务好三农,加大培训力度,科学有序地帮扶。并要及时在科技帮扶工作中总结经验,克服种种困难,服务于广大的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将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面对记者,这是徐育龙的铮铮誓言。

这是科技对乡村的反哺,也是绿叶对根的情义。

一个个科技特派员,犹如一颗颗科技火种,在周至大地渐成燎原之势。该县成立由115名科特派组成的周至县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下设猕猴桃、杂果、蔬菜、畜牧养殖等9个分团,瞄准产业链全过程开展服务,构建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县115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集中培训共计451场次,培训群众6800人,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

图片9

“雄赳赳,气昂昂,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据周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邵满良介绍,周至每名特派员定向服务2至3个行政村,并定向联系一家农业科技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实现了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县农业企业、合作社及265个行政村全覆盖。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周至县教育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任孝根指出,今年,周至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为战略目标,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目的,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提升服务效能,实现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行政村、农业科技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全覆盖,让科技特派员切实成为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让更多“千里马”在周至竞相奔腾。

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白欢琳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