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14:57:00
“‘吨半田’小麦平均亩产794.46公斤,创历史新高!”6月11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关中地市农技推广、科研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三原县实施的小麦高产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后,现场宣布了这一喜人成果。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步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玉林,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睿教授、首席专家赵建兴研究员,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薛吉全教授,专家组成员,以及咸阳市、三原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实收测产。
示范田位于咸阳市三原县陂西镇东毛村,品种为金麦1号。实收测产中,专家组依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采用雷沃谷神GM100收割机,实收面积6.44亩,鲜重5317.98公斤,杂质0.23%,水分16.75%,不计收割机损失,按照国家粮食入库标准含水量13%进行折算测产。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吨半田”小麦高产示范点在遭遇60年不遇强秋淋、越冬期低温等逆境情况下,以宽幅沟播集成技术为核心的良技、良种、良机相结合效果好,节本效果显著,产量高。
专家组指出,要加强“吨半田”技术在关中灌区示范展示,充分发挥该技术优势,助推陕西省“吨半田”技术模式的进一步示范推广与辐射。
据介绍,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粮食安全,2020年以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在关中灌区开展周年冬小麦+夏玉米“吨半田”科技攻关,既通过农水结合、农机农艺融合,集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力提升、高效节水和高产栽培等技术于一体,配置优化种、水、肥、地、药、光、热和机械等,让小麦、玉米周年两料产量达到1500公斤左右的目标,以提高耕地周年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今后解决粮食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将进一步挖掘潜力,优化配置资源,让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艺和良策的深度融合,提高作物单产,确保全省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首席专家张睿教授在测产现场说。
全媒体记者 胡润田
编辑: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