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中国农学会学术活动月首场活动——“十四五”杂粮产业发展论坛在云端举行

2022-06-14 09:40:00   

6月13日,由中国农学会举行的学术活动月首场活动——“十四五”杂粮产业发展论坛杂线上举行。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张洪程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张福耀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沈群教授,安徽燕之坊有限责任公司张丽琍总工程师分别做了中国大田作物栽培学前沿与创新方向探讨、中国高粱生产与产业发展前景展望、杂粮健康功效机制及小米精深加工、杂粮品牌建设及产品开发思路探索一以安徽燕之坊为例的专题报告。来自全国25个省区的260多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报告会由中国杂粮分会秘书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佰利教授主持。

报告会杨凌会场

报告会杨凌会场

张洪程院士作报告

▲张洪程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如何通过优质丰产高效协同栽培,持续提高粮食产量前提下,显著提升谷物品质与种植效益;如何以“绿色”为底色的节本增效栽培,通过资源高效利用,显著减少物质投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如何通过农艺农机智能多方面融合,构建“无人化”智慧栽培,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投入,有效提高规模生产效益,已成为我国大田作物生产发展亟待攻克的科学问题和技术创新的瓶颈。张院士认为,未来5-10年中国作物栽培学研究的重点是破解大面积综合生产力“三差”的关键栽培技术、大田作物固碳节能减排绿色栽培技术、大田作物“无人化”智慧栽培技术。在谈到杂粮栽培与产业发展,张院士强调,杂粮是人们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作物,也是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多样化的保障。杂粮研究的重点是加强优质丰产品种选育,深入研究制约杂粮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限制因子和调控措施,以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杂粮生产技术转型升级,提高杂粮生产效率和抗灾能力;建设杂粮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产基地,并研发特色杂粮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工技术,促进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福耀研究员作报告

▲张福耀研究员作报告

张福耀研究员从高粱生产情况、市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剖析了高粱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张福耀研究员认为,高粱是我国重要酿酒原料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高粱穗、秸秆也可以通过加工扫帚等工艺品,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目前高粱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改变了高粱品种育种方向,但突破性品种和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缺乏成为制约高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张福耀研究员认为,开展株型育种,提高收获指数,降低生产成本,稳定高粱市场,以及发挥高粱在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改良中的优势成为新阶段高粱攻关的重点和难点。

沈群教授作报告

▲沈群教授作报告

沈群教授从杂粮健康营养机制大数据分析出发,系统分析了不同杂粮类型、不同加工方工艺与技术、不同功能成分和生物活动物质对不同人群营养调节效果,并以小米营养和加工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通过细分市场、产品品质提升、新产品创制、装备的升级改造、精准营养、定向育种等途径,为人类健康提供帮助。

张莉莉总工作报告

▲张丽琍总工作报告

张丽琍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杂粮加工、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她以“燕之坊”品牌创建为例,介绍了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通过单一产品向杂粮组合、预包装食品、方便食品转型,在主食化发展主线下,同步升级方便化、功能化产品,满足更年轻代际人群消费习惯;从粗加工、产品优化到膳食解决方案的深加工产品开发,得以提升品牌附加值。( 作者:冯佰利)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