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寻找最美乡村科技人才 | 保护环境 “厚地模式”大有可为

2022-06-17 17:10:00   

近30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政协常委,岐山县老科协副会长,岐山县老科协专家服务团副团长,陕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宣世荣,苦心专注于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致力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土壤改良,农业面源染治理,农业的持续发展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是“厚地模式”的创始人。他创立了枝条(秸秆)粉碎、堆肥、培肥、土壤管理一体化服务的厚地模式;研发出厚地微生物菌剂、厚地有机物料腐熟剂,厚地生物修复剂、厚地土壤活化剂、厚地土壤修复剂等系列产品。

图片9

▲宣世荣(左)向记者讲解“厚地模式”

2021年9月29日,陕西省林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陕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合作完成的“枝条(秸秆)生物有机肥研发与应用”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认定该项技术“对推进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1年12月28日,岁末年初,陕西省林学会颁布了2021年度陕西林业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名单,宣世荣榜上有名。

“厚地模式”固碳保氮变废为宝

6月8日,记者走进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厚地模式”猕猴桃试验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枝叶间密密麻麻的挂满了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猕猴桃,毛绒可爱。和其他果园相比,这里的猕猴桃树势更旺,果个更均匀,叶片更厚,土壤更黑,蚯蚓更多。

图片10

▲宣世荣(左)察看“厚地模式”猕猴桃示范园内土壤情况

该基地地处秦岭以北约10公里处,这里四季分明,温差大,土壤肥沃。宣世荣在此采用“厚地模式”进行堆肥,示范推广。“厚地模式”包括厚地堆肥技术、厚地培肥技术、厚地土壤管理技术三套完备的技术方案,即用独特的发酵工艺和有机物料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将秸秆、果树枝条和人畜禽粪便做无害化处理后,完全熟化变成肥料。

图片11

▲“厚地模式”猕猴桃示范园

随之,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正阳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积极引进“厚地模式”,在种植过程中,宣世荣提供全方位技术跟踪服务,生产出优质有机猕猴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合作社带动下,周边农户也纷纷效仿“厚地模式”,采用绿色的种植模式,实现增产增收。

“用了‘厚地模式’,牛粪成了有机肥,再也不会臭气熏天了!”岐山县雍川镇解刀村奶牛养殖户宁宗平一举多得。他不但解决了蝇虫满天飞问题,还把堆肥卖给种植户,多赚了一笔钱。用在自家地里的菜蔬瓜果和庄稼上,产量高,品质好,效益更高。

图片12

▲宣世荣(右)和“厚地模式”用户宁宗平(左)察看西瓜长势

2021年11月16日,陕西宝鸡布尔肉羊开发有限公司与陕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宝鸡布尔肉羊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展“羊粪与秸秆生物有机肥技术”试验研究。此项研究工作的开展为“羊粪与秸秆高效利用”提供更详细的技术参数及技术支撑,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固碳保氮、变废为宝”的作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农业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为农业废弃物利用提供技术方案

“这就是用枯树枝、秸秆以及畜禽粪便做成的肥料。”在陕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宣世荣拿着铁锨,翻弄着一堆毫不起眼的“土”。他抓起一把放在手心抹开,说道,这些肥料可以破除土壤板结、改良土质,实现绿色、可持续、有机种植。同时,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图片13

▲宣世荣(右)介绍用“厚地模式”堆出的有机肥

将废弃的树枝、秸秆粉碎与其它辅料混合经过65-70度的高温发酵腐熟后堆制成有机肥,不仅能有效杀死物料中的有害病菌、虫卵,最主要的是获得物有机质含量高。将堆好的有机肥施进地里,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同时经过高温处理的有机肥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也就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采用‘厚地模式’,用废弃树枝粉碎在葡萄园空旷场地堆肥,腐熟后使用,以提高果品质量和品质。”绿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仝寨村,负责人李文选介绍,2020年3月,栽植下15亩的阳光玫瑰葡萄小树苗。建园之初共堆肥300吨,为果树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底肥,目前长势明显比其他园子好得多。去年第一年挂果,产量达15000斤,收入40多万元,预估今年产量能有40000斤。

图片14

▲宣世荣(右二)察看“厚地模式”葡萄示范园内土壤情况

2013年以来,陕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参展杨凌双交会,展示推介企业最新科技成果,更好地把产品和技术展示给老百姓,把产品的特点、用途、用法、使用情况很清楚的传递给客户,“厚地模式”在展会上得到了各方检验,好评连连。

“秸秆及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和推广,通过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的有效循环利用,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既保障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又为食品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媒体记者 郭媛媛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