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学生变身“育苗员”体验别样课堂

2022-06-23 16:37:00   

“苗床育苗,要先对育苗地深翻、施肥、浇水......”

“这种立体式栽培草莓的方法,既能有效节约土地面积,让田间管理更高效、采摘更便捷,也能提升草莓产量和品质。”

6月21日上午,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综合实训基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专业老师张君超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为学生现场讲解育苗的施放底肥、浇水、撒种覆土等农技知识。

为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学生们在张老师的示范和讲解下亲身体验了育苗的每一道工序。“通过张老师的认真讲解,让我们增加了播种、育苗和施肥等专业知识。”授课现场,听得津津有味的张同学如是说。

张君超说,把课堂搬进田间,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幸福,切身感受育苗栽培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到必要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

随后记者来到蔬菜栽培实训区智能温室大棚,这里正在开展一场草莓育苗知识大讲堂活动,现场学生们围绕育苗各抒己见、激烈讨论,学习气氛浓厚热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北方草莓研究中心主任杨振华站在学生中间跟学生们交流讨论着草莓育苗及立体栽培模式,并带领学生参观了草莓的立体栽培。

“这种模式相比较平面栽培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并且从可以定植6000株草莓苗增长到了15000株,让草莓种植单位面积净收益增加2.5倍。”杨振华讲解道。

杨振华是杨凌职院生物工程分院副教授,多年从事设施草莓产业化集成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工作,长期扎根草莓生产一线。在2015年,杨振华组建草莓创新团队,并创建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草莓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任负责人及首席专家。

谈起草莓,杨振华滔滔不绝。他说,草莓产业较其他农产品,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每亩净收益是粮食作物的50倍。但陕西草莓存在着优良种苗缺乏、土地盐碱、病害频发、土地利用率低等痛点问题。

为破解陕西省草莓产业化发展难题,杨振华和他的团队经过5年应用研究,探索出新优品种(新)+EM菌有机基质(机)+立体栽培槽架(立)+智能管控(智)的设施草莓“新・机・立・智”高效栽培管理应用体系,补齐了草莓生产环节各项短板,为陕西省草莓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听完讲解和参观完大棚后,学生们围着杨振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杨振华说:“此次大讲堂是想跟学生进一步探讨草莓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发展趋势,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己动手育一次苗,激发学生学习农业、育苗的兴趣。从学生的积极性来看,大家对育苗有了新的认识,也学到了不少。”

记者 谷 幸 视频 仵佳伟

编辑:王 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