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4 19:01:25
“治风除陋习,节约操办白喜事,不做乱办酒席人。”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流长镇宋家寨村,“村村通”小喇叭重复播放着乡村“治风”有关规定。
宋家寨村支部书记宋江介绍,“我们通过‘小喇叭’宣传‘治风’的一些规定,让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知晓滥办酒席的害处,打掉那些不良习气,让农村风气治理达到效果。”针对滥办酒席等陈规陋习,宋家寨村“两委”通过“小喇叭”巡回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治风”工作,有效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
近年来,息烽县以目标为导向、责任为担当,围绕“基层党建引领,弘扬时代新风”总体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采取积分超市、设“红黑榜”、“六群共享”、“小喇叭”巡回宣传等方式,有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构建起了党建引领乡村“治风”新格局。
“红黑榜”选出“治风”新模范
“周华仙家不仅环境卫生搞得好,而且在致富上也很有方法。”在永阳街道猫洞村“红黑榜”公示栏前,围观的村民为“红榜”的家庭纷纷点赞,并表示“要向上‘红榜’的家庭学习,不然上了‘黑榜’就丢脸喽!”
据村党支部书记陈孟菊介绍,猫洞村以晒“红黑榜”为抓手,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将治水、治风、治垃圾、治厕、治房“五治”工作同步推进,出台了“五治”促“五星”(节水示范星、文明致富星、卫生整洁星、环境优美星、住房闪亮星)工作考核及评比方案,今年第一季度评选出了18户“五星”示范户和6户落实“五治”差评户,分别张贴在“红榜”“黑榜”上。
据悉,息烽县以村党组织为轴心,以村(社区)委员会为单位,以“文明乡风、和谐社会”为导向,探索建立“治风红黑榜”,对遵守“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等移风易俗要求的,张贴在红榜公示栏;对村组干部、农村党员等违规违纪,村民群众违反村规民约的,在黑榜公示栏亮相,上红榜的家庭将作为各类精神文明评优评先活动中的优先推荐对象。截至目前,息烽县推荐“红榜”家庭355户为县级最美家庭,成功推荐2人为贵州好人。
“六权共享”催生“治风”新气象
走进石硐镇大洪村,村容村貌干净靓丽,村中道路宽敞平坦,绿色藤蔓铺满了家家户户的院子,三五村民聚在一起聊家常,孩童嬉戏打闹……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将不滥办酒席写入村规民约,并纳入‘六权共享’中的社会治理收益权进行考核,且该权项占农户当年集体经济收益项目二次分红资金的30%,旨在激励村民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村党支部书记陈昌翠向笔者介绍。大洪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明确项目产生收益后按照“二次分红、六权共享”进行分配,将村集体获得的分红收益进行再次分配,即弱有所扶收益权占5%,用于帮扶贫困户;土地入股收益权占25%,分配给贡献土地参与产业发展的村民;劳有所得收益权占25%,用于鼓励本村村民在园区内务工;老有所养收益权占10%,用于帮扶产业项目所在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社会治理收益权占30%,用于奖励村民遵纪守法;环境保护收益权占5%,用于奖励村民参与环境保护。
据了解,大洪村在“六权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奖励机制,村民不仅可以在“治风”中带头示范引领、作出贡献获得积分,用于增加获得村集体经济分红资金;举报违纪违法、违反村规民约等行为的,还可以获得200元的额外奖励。
大洪村除了用经济激励村民维护良好风气外,还积极通过荣誉表彰形成示范效应,让自觉维护社会良好风气的村民实现“名利”双收。截至目前,评选出了5户“治风”示范引领户。
积分超市兑出“治风”新风貌
在温泉镇兴隆村积分超市的货架上,肥皂、毛巾、菜油、大米等各类商品前摆放着显目的分数牌,“肥皂5分”“毛巾12分”“菜油75分”......。
这是兴隆村为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的“四有激励”工作机制(先进个人有奖励、先进家庭有荣誉、先进集体有表彰、先进村寨有实惠)和“五个村民”(热心村民、进步村民、奉献村民、诚信村民、感恩村民)的积分制度,细化“五个村民”评选的加减分事项,如,“热心村民”加分事项有: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村“五治”工作,向村民宣传“五治”知识1次+1分;发现问题并向村委会反馈1次+1分;主动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1次+2分;等等,村民们可根据获得的积分免费兑换相应商品。
“我家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主动放弃了为小孙孙办满月酒的想法,被评为‘进步村民’,还给我积分,兑换的生活用品为家里节约了不少开支。”村民周跃菊笑着说道。
评选出的优秀村民、家庭或者集体,除了可凭积分到超市兑换物资外,还能享受流动红旗、公益项目申报的优先权等奖励。“我们通过探索村民积分兑换商品,有效激励了村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文明新风逐渐形成。”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刚介绍道。
曾经兴隆村不少乡亲都为“人情钱”发愁,礼尚往来的“人情”变成了层层叠加的“钱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变了味。自从出台了积分制度,村民们都争相挣积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些“钱”,而多了些真感情。
用小积分兑出“治风”大变化,这正是息烽县在“治风”工作众多做法中的一个缩影。息烽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用新理念破解“治风”难题,以制度约束、奖惩激励、政策引导相结合,激发全民参与内生动力,推动文明乡风润民心、聚人心、筑同心,促进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安政东 刘久锋
编辑: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