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 19:33:58
路旁绿树成荫、农家小院温馨别致、浓厚乡韵令人流连……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农村要有新生活新风貌。今年以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以打造干净、整洁、美丽新时代新乡村为目标,多向发力,多措并举,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改风貌焕新颜 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盛夏时节,走进安定区高峰乡关庄村,房前屋后整洁,村庄美丽,道路两旁树木青翠,诗意浓厚……沿着村道而行,只见村口建有风格迥异的标识牌。村里有多个小花园,旧屋墙面绘上了乡村美丽宜居的墙画,不远处还配有休憩长廊,部分村民正在里面拉家常。
“前几年,我在外面一直搞旅游客运,在外面听到我们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感到自豪!”村民王家梁是一名退役军人,听到家乡的变化,2021年他决定返乡创业,办起了合作社,搞起了牛羊养殖业。
环境好了,经济发展才更有动力。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高峰乡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形成人人参与、户户比拼、你追我赶的整治氛围。
“以前大家出门都没地方去,现在早晚来小广场休闲活动,还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锻炼锻炼身体,实在是好得很!”正在文化广场锻炼身体的称钩驿镇阳坡村村民张志国高兴道。
为满足村民的公共文化需求,该村利用村庄的闲置土地,建设了文化长廊和文化小广场,精心铺设了地砖,新栽植了树木花草,拓宽了群众的活动场所。
如今,这样的美丽宜居乡村画面在安定随处可见。今年,安定区以“清垃圾、整风貌、拆破旧、规乱象”为整治重点,投入资金1亿元,开展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5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以及50个农村宜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建设,着力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观。
改厕所清垃圾 助推乡村环境“大”变样
走进鲁家沟镇将台村,蓝天白云下,绿树掩映中,平整硬化的村道街巷里,看不见垃圾踪影,公园、健身设施、分类垃圾箱穿插左右,格外干净整洁。
“现在村里真的大变样了,保洁员每天都来清理,村里的环境卫生好了不少,家里也是既干净又漂亮。”生活环境的变化让村民张彦虎由衷地感慨。
“以前村民没有向垃圾点扔垃圾的意识,有的村民嫌麻烦,甚至袋子一绑就放在家门口不管了。我们反复耐心地入户开展宣传,慢慢地大家的观念都变了,开始主动做好周围的环境卫生。”将台村党支部书记彭名海说。
为确保垃圾清运及时,安定区在川区采取每50人配备1个垃圾桶的标准投放封闭式垃圾箱,山区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分区域处理”的模式。同时,全面加强管理、保洁、执法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全时段、常态化清扫保洁与管控。
垃圾卫生得到全面改善,厕所革命也不容忽视。走进青岚山乡大坪村村民康耀伟家的卫生间,墙壁、地面都铺了白色瓷砖,干净卫生无异味,在水冲马桶旁边,还摆放着洁厕灵、消毒液等清洁用品。
“过去和城里亲戚谈起农村的旱厕,第一感觉都是去不得、闻不得、蹲不得,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农村人的厕所也可以变得干净整洁。”康耀伟说,家里没改厕之前用的是旱厕,一年需要清理10多次,每次麻烦不说,臭味满院不散,真是有苦难言。
今年,安定区在大力倡导户厕进院入室和创新模式解决防冻难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定了以“接入污水管网水冲式、居住集中三格化粪池节水式、居住分散防冻直通式”为主的建设模式,高标准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6344座。
选榜样树典型 培育文明新风“吹”万家
“打扫干净家里,人看着舒服,家里‘靓’了,心也就亮了,人就有了奔头,家就应该有个家的样子。”
走进称钩驿镇好麦村张晓荣的家中,漂亮的砖瓦房,整洁的庭院,明净的窗户旁鲜花怒放,张晓荣正在窗边为花浇水。
张晓荣是好麦村的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为了保持家里家外的干净整洁,她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忙完日常家务,便打扫起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
“我家这院子有些年头了,如今搞‘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我们一家人齐心合力把院子整修得更漂亮、更舒适了。”张晓荣笑着说,这个美丽的院子见证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时光。
在安定乡村,像张晓荣这样的“美丽庭院”有很多,各有特色。
石泉乡石元村村民杨生华喜爱花卉,他家的庭院里盛开的牡丹、鸢尾花、百合花等,红的、紫的、黄的………把小院装扮成了“彩色庄园”。
“农闲的时候种点花花草草,不但美化了家园,自己看着也舒服。我觉得‘美丽庭院’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更不是大拆大建,更应该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愉悦。”杨生华说,他还在门前的小路上栽种了一排松树、一排牡丹,在屋后种植了一片花椒树。鸟语花香、绿影婆娑,让人心旷神怡。
人居环境是农村的“面子”,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以美丽“塑形”,更要以精神“铸魂”。今年以来,安定各乡镇根据各村实际,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好家风”等文明活动,探索创建“积分超市”“道德银行”等基层治理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积分范畴,提高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张璐璐
编辑: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