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 15:21:48
汪佳省与父亲探讨古桶养土蜂技术。
“小时候挺讨厌蜜蜂,没想到现在养蜂。 ”近日,在黄山市歙县狮石乡营川村,正与父亲一起忙着查看蜂情的汪佳省说。
今年24岁的汪佳省是营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毕业后原本在杭州有稳定工作,可是,他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发展蜂蜜产业,带领乡亲致富。
营川村地处皖浙交界,整村坐落于高山之上,平均海拔800余米。当地村民有养土蜂的传统,汪佳省家就是养蜂大户。汪佳省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决定从蜂蜜入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蜂桶安放,引蜂回家,分巢繁殖,割蜜取蜜……汪佳省的父亲手把手地教他古桶养土蜂门道。父亲教导他,收割巢蜜不能一割而尽,养蜂不仅是为了蜂蜜产量,也要为蜂群留足后代,让蜂群能持续发展。
“营川村现有土蜂400桶,加上隔壁几个村的土蜂,年产量4000斤左右。如果村民们想靠蜂蜜致富,需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这一切都需要以打开销路来保障。 ”汪佳省和其他乡镇的养蜂大户交流时说。
汪佳省给营川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寻味营川”公共品牌,并利用自己的互联网从业经验,通过电商逐步打响了营川土蜂蜜的知名度。他的父亲经常看到他在电脑前忙碌,看到村里的蜂蜜通过快递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也看到他带领脱贫户加入到蜂蜜生产中来。就这样,这位年轻的村支书从父亲手里接过传统蜂业的接力棒,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真没想到,在偏僻的大山里再次通过互联网做火了蜂蜜生意。 ”汪佳省说,“乡村振兴需要输入更多年轻的血液,只要扎下根,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