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行:陕西让黄土高原变绿有底气,杨凌引领中国旱区农业有朝气

2022-08-05 11:51:15   

8月5日上午,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行媒体记者团来到中国旱区农业节水研究院,实地参观作物控水监测试验场和水分转化监测实验室,了解杨凌农科专家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我国旱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理论与技术研究,支撑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战略水安全做出的卓越贡献。

undefined

面对可直接观测的植物根系,微孔陶瓷根灌技术等现代农业设施与技术,记者们围绕着这些新奇的技术,纷纷上前拍照打卡了解现代农业。“在中国旱区农业节水研究院,让我感受到了陕西让黄土高原变绿的底气,看到了杨凌引领中国旱区农业的朝气。”环球时报记者马梦阳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的跨学科、跨学院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多学科共享的研究平台,拥有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作物高效用水学科群综合实验室等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主要针对节水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工程和管理问题开展研究,是国内外节水农业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undefined

科学研究方面,在绿色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农业水足迹研究、农业节水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上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国家“水与粮食安全”战略领域发挥了智库作用,打造了黄土高原农业节水科技扶贫范例,为推动中国农业节水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合作研究,在非洲埃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开展了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成立了“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中美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水足迹研究联盟”、“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网”等4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旱区现代节水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中心。(全媒体记者 贺承光 王恒)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