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业科技这十年丨“豆”志昂扬擘画产业蓝图

2022-08-09 09:04:51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成果,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状况。杨凌农科传媒集团特别策划推出“农业科技这十年”专栏,专题报道农科教人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本期推出《“豆”志昂扬擘画产业蓝图》。

食用豆类,无论从传统有机农业,还是从现代农业的角度看,都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豆类综合生产能力。

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积极配合省农业农村厅打造主导产业全覆盖、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上中下游贯通的全省农业产业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豆类产业发展瓶颈与突出问题,谋划产业发展方向与对策,加强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基础研究 理论取得新成就

作为我国食用豆类中的“大户”——大豆,它既是世界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既是我国主要作物之一,也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大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物资,又是最具经济效益的作物,其延长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农产品贸易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斌研究员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全球粮食安全受到普遍关注的背景下,提升大豆产能势在必行,有利于降低对外依存度,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在全球粮食安全受到普遍关注的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扩种大豆作为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加大豆国内市场供给,减少对外依赖。

大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高蛋白食品、健康植物油及重要保健品的原料。如今,大豆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由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付爱根教授团队完成的大豆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探讨了大豆种群mtDNA的主要构型、驯化过程中mtDNA的演化历史以及mtDNA遗传多样性和品种改良相关的可能性,该研究填补了Wm82大豆参考基因组的国际空白,为大豆全基因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20809090654144-21-61085.png

大豆Wm82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模式图

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李得孝副教授团队开展的干热浪模拟研究,首次提出陕西关中地区的大豆症青的主因,可能是大豆初荚期遭遇持续干热浪胁迫所致,为有效应对黄淮海大豆症青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联合攻关 育种取得新突破

十年来,豆类科研工作者从单打独斗,逐步走向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自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多单位协作,搭建联合育种平台,实现常态化育种鉴选,并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大豆种企育种水平快速提升,大豆育种取得长足进展。

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搭建联合育种平台。在大豆方面,依托大豆国家试验站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延安农科所等科研院所在延安设立联合育种基地,每年进行育种高代品系的联合鉴定;2017年起,建立南繁育种团队,加快了新品种选育的步伐。在食用豆方面,则依托食用豆国家试验站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协作攻关,育成新品种绿豆5个,芸豆2个,豌豆1个,促进了品种的更新换代。

借力企业搭台,联合实施项目。2019年,由陕西农垦大华有限责任公司牵头,陕西金日种业和陕西振华种业参与,豆类体系专家肖金平、梁福琴、王可珍和李得孝等专家参与育种指导,开启了陕西大豆商业化育种项目。同时,2021年,在豆类体系的支持下,科研单位参与,成功获批陕西省大豆重点产业链项目,项目的实施极大推进陕西省大豆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

与黄淮海育种协作网单位协作,建立了陕西省大豆轮回选择群体,为陕西大豆育种提供了遗传基础丰富的育种群体。体系单位先后选育出一批抗大豆花叶病、耐旱、耐盐碱、耐低氮、高异黄酮、低植酸、彩色的特异大豆种质。其中,陕垦青豆1号和晋大滞绿1号通过陕西省审定。小粒纳豆陕豆11号申请品种权保护。高异黄酮大豆西农29已进入陕西省大豆区域试验鉴定环节。自2013年至今,陕西省共审定大豆新品种14个,其中13个品种由体系专家选育。

img2

img3

陕西省选育豆类新品种与种质展示(部分)

提质增效 栽培取得大进展

十年来,农业机械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农村劳动力缺失,集成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不仅仅顺应了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豆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必然条件。

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通过不断探索、试验,推广了旱地双沟覆膜栽培技术、膜际栽培技术、幼龄果园间作大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旱作条件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旱作增效技术,良种良法配套,使得陕北旱区食用豆单产水平十年来提高了28公斤。后两项技术更是成功入选陕西省2022年粮油生产主推技术。

微信图片_20220808194713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制定技术规范11项,包含陕西省果树套种大豆生产技术规程、夏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延安市果树幼园间套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范等、绿豆双沟覆膜栽培技术规程、神木黑豆、神木黑豆生产技术规程、黑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神木黑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结合生产需求,研发实用新型技术专利8项。“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作物田间划行器”、“绿色智能声控防兔鸟装置”、“小型绿豆收割机”、“小型开沟溜籽播种机”、“双沟覆膜绿豆播种机”、“适用于地膜上播种的播种器”、“起垄覆膜播种机”、“平板式种子包衣机”等实用新型专利;核心期刊22篇,编写专著9部;制定实用技术3册;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规程1项。

img5

实用新型专利与地方标准(部分)

在榆林开展千亩苹果幼园套种大豆示范、华阴万亩麦后复种大豆高产高效示范、宝鸡大豆减本增效试验及高产创建、商洛玉豆间作模式探索等,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种植规模化、区域化、机械化、多元化。其中,2020年麦茬免耕复播大豆高产种植技术,在华阴农场高产示范田,创造了陕西省夏大豆百亩实打实收产量纪录(257.8kg/亩)。2021年在安塞试验基地种植5亩品豆21,集成选配良种、渗水地膜覆盖、膜下滴灌、高效施肥、病虫草害综防等5项技术,平均亩产281.2kg,创陕北大豆高产纪录。

img6

陕西省百亩机收大豆高产现场与测产纪录创造

科技赋能 产业链取得新成效

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从豆类全产业链角度开展科技服务赋能,推动种子企业、生产者、加工企业和销售渠道商与豆类体系专家紧密对接,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在商洛地区,以体系专家为技术支撑,围绕洛南豆腐,以龙头企业——陕西大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通过洛南县洛源镇惠民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建立豆腐加工产前、产中、产后销售联合体,打造“商洛市洛源豆腐干传统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洛源老刘家”豆腐干品牌,并已成功申报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绩。洛南豆腐作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特产,目前已涌现出了洛源豆干、洛南(豆腐)豆腐干、黑龙口(豆腐)豆腐干、柞水豆腐、镇安菜豆腐等一系列豆制品品牌。2021年,洛南县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豆制品加工企业10多家,豆腐小作坊1500余家,年产豆腐1万吨左右,豆腐干6000吨左右,从业人员3000多人,主要销售半径150多公里的周边市县,年产值达1.4亿元左右。 

img7

陕西省商洛市豆腐产业全链条开发与运营模式探索

在延安地区,与延安南泥湾开发区发展(集团)万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350亩大豆种植基地,探索观光旅游农业模式,发展壮大“南泥湾”品牌。与甘泉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大豆应用研究与示范,衔接科研、生产、加工等环节,畅通大豆产业链,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十年来,通过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不断努力,使得国家体系和省体系无缝对接,形成上下步调一致、资源共享、协同发力,共同促进陕西豆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加快陕西豆类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媒体记者 燕军锋 冯玉龙)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