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业科技这十年 | 穆建新:为中国油菜振“芯”

2022-08-12 10:20:25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成果,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状况。杨凌农科传媒集团特别策划推出“农业科技这十年”专栏,专题报道农科教人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本期推出《穆建新:为中国油菜振“芯”》。

立秋难见秋,暑热仍未消。8月7日上午,记者在杨凌偶遇大汗淋淋的穆建新时,他笑称自己总在田间地头,练出来了,“只有田间地头才能让我兴奋”。

穆建新两鬓霜染,这是他奋战油菜田的时光印记。他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杂交油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油菜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陕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987年,他从新疆石河子农学院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油菜栽培、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工作,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长跑了30多年……

与油菜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穆建新,对工作的热忱丝毫未减。一如他的口头禅:“科学判断油菜产业发展态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体系“挑梁”产业兴

陕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2016年成立后,作为该体系首席专家,穆建新组织科研团队、农技推广及种业企业人员,深入陕南、关中油菜主产区调研,了解生产和企业急需,这已成为他坚持多年的的“必修课”。

img2

▲穆建新(右)

“只有深入生产实际中,才能发现油菜种业存在问题。有次我们调研时发现,当地一片油菜发红,拔起来发现油菜的根茎不太正常,后来经过研究确定这是根肿病,轻则造成油菜大幅减产,重则可能导致绝收。”据穆建新介绍,他和油菜体系岗位专家李永红等在汉中调研时,首次发现了被称为“油菜癌症”的根肿病。为了从根子解决这一难题,成功育成秦优DK4、秦优1R、秦优2R、秦优3R等陕西首批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也解决了当地没有抗根肿病品种的历史。

穆建新表示,以往的油菜收获是“人工割、人工拉、人工打”,根据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必须实现机械化的现实,油菜品种也要适应机械化作业,推动品种选育由人工栽植品种向优质高油高产耐密抗倒成熟集中适合机械化方向转变。可堪骄傲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们育成了一批适宜于机械化收获品种,并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为了“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他们率先引进推广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根据陕南秋季多雨、播种困难,适宜育苗移栽,夏季收获茬口紧,适宜分段收获的实际,体系又积极引进和推广毯状苗移栽技术、割晒收割捡拾脱粒技术,不断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科技如何支撑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穆建新领衔的油菜体系又踏上了矢志兴农新的征程。

结合关中油菜生产实际,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全程机械化技术+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的“四结合”模式,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增,机械化普及率逐年提高,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近期,体系又在陕西关中的凤翔、岐山分别召开了“扩油增效-油菜玉米轮作高产高效模式现场观摩会”“关中油菜机收减损提质增效观摩会”,结合生产实际,引进推广新技术,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关中、陕南开展油-菜兼用品种推广,开发油菜菜薹,在陕北开展覆盖油菜种植试验,引导油菜多功能利用,提高产业效益……

img3

▲穆建新(右)

体系“挑梁”产业兴。近五年,陕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现场会20多场次,科技示范推广面积约1000万亩,创社会效益10多亿元。

解锁更多“卡脖子”技术

紧密联系油菜种业和产业发展实际,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是穆建新的奋斗目标。穆建新组织联合省内外油菜科研单位,围绕油菜种业和油菜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围绕种质资源创制、重要基因挖掘、育种技术创新、重大品种选育、繁育与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开展工作。

这是一串光芒耀眼的成果:联合攻关选育抗菌核病、抗根肿病、抗除草剂、高油高产宜机收品种,育成秦优1618、秦优DK4、润普丰等。

这是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在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围绕分子设计育种、生物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等研发熟化,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种质资源创制和品种选育,推进从常规育种向智慧育种转变。

这是一股动力澎湃的气息:开展全程机械化等制种、生产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推广;积极倡导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育种成果转化,做大做强“陕西杂交油菜”品牌。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立足杨凌科技示范推广优势,搭建平台,组织召开4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每年展示来自全国10多个省区200多个品种,线上直播观看突破30万人次,加强了产学研交流合作,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扩大了陕西省油菜新品种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试验示范区域,先后组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多个。

大爱与国,情深为民,生命不息,追梦不止,穆建新的大半生已然与油菜紧紧连在了一起。作为重大项目主持人,他参与育成秦杂油7号、润普丰等杂交油菜新品种7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奖4项,专利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满怀对科研工作的赤诚之心,在工作中忘我投入,穆建新被评为杨凌示范区建设发展先进个人,荣获商洛市优秀“三区”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

砥砺十年,创新未来

“作为单位负责人,不断建设完善新型科技创新平台,留住和吸引高端技术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是自己的重要职责。”穆建新认为,实施重大建设项目,组织平台建设,是提升育种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招”。

成功者先计于始。为了解决难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问题,穆建新促成并实施了单位整体从大荔县许庄镇搬迁到杨凌示范区的迁入杨凌建设项目,之后又实施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陕西油菜分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约8000万元。先后建成陕西省油菜工程研究中心、杂交油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油菜科研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分子设计育种实验室等“科研创新5533支撑体系平台”,科研、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升。

img4

▲穆建新(左五)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完善创新体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先后建成种质资源挖掘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繁育与栽培技术研发、油脂加工、检测检验等平台或基地,开展相关研究,为油菜种业及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目前,在以关中基地为代表的黄淮区、汉中基地为代表的长江流域,以及青海、甘肃基地为代表的春油菜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品种基本上实现了我国油菜主产区全覆盖。

如果说销售是农产品的“惊世一跃”,那么科研则是农产品的“生死一搏”。如何让“高冷”的科研成果走出“科研院所的高阁和专家的抽屉”,作为“种业陕军之执牛耳者”,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自有其“转化策”。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为切实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在省内率先实施《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办法》,完成考核考评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制定了兼顾成果主要完成人、完成团队及服务团队的贡献和利益的《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办法》及实施细则,及时兑现奖励。建立健全考核考评制度,对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进行激励,鼓励产学研结合、联合攻关,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及职工积极性、主动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运行十年来,经过栉风沐雨的努力,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是取得多项育种成果。完成了承担的“十二五”863、科技支撑和 “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等项目课题目标任务,在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能力大幅提升,尤其是优质油菜高含油量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将种质材料含油量从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杂交种含油量提高到50%以上,其中“秦杂油4号”是第一个含油量超过50%的国审油菜品种;实现了油菜品种向优质高油高产宜机收方向转变,育成品种25个,育成高亚麻酸(含量24.4%)、高油酸(含量87%)、高含油量(63.8%)新种质,育成我省首个抗根肿病“秦优DK4”、首个抗除草剂“秦优919R”、农业部重大潜力品种“秦优1618”、黄淮区高产品种“秦优797”(亩产385.5公斤)等重大油菜新品种,以及我省第一个耐热大豆新品种“秦豆2018”。

DSC09793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被核准设立油菜育种与栽培“三秦学者”岗位,选聘三秦学者特聘专家1人,培养引进博士5名,招聘硕士研究生20余人,已形成农学、生物和化学多学科复合型的油菜研发工程创新团队。

三是成果转化效益明显。在与陕西荣华、陕西鸿源等种业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油菜品种市场,加大推广开发力度,近5年成功转让油菜品种16个、小麦品种2个、大豆品种2个,首付收入305万元,预期收益3000万元以上。“育成一个,转化一个,走俏一个”,树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典范。年销售种子约50万公斤,年示范推广400万亩左右,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亿多元。

四是完善试验展示平台,广泛合作交流。牵头陕西油菜试验联合体,建成黄淮区、春油菜区、长江下游区等全国油菜品种试验测试网络。联合省内外科研单位,组织实施陕西省“两链”融合、杨凌种业创新重点研发专项,取得良好进展。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筹备联合共建旱区油料作物研究院、与中科粮油(杭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高油酸油菜分子设计育种,与杭州瑞丰、陕西秦瑞公司开展转基因大豆育种研究等,增强科技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着力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展现杨凌科技力量。

十年辉煌,只是序章。“你既已满身光芒向我走来,我必定以星野万里赠你。”穆建新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油菜花的花语。“接下来,我们要大力推广各种成功模式,充分发挥油菜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作用,着力推进油菜科技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以新作为新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论文写在油菜地,汗水洒进黄土中。不问生前身后事,只求初心天地间。愿荣誉满载的穆建新和他的体系,在未来研究油菜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