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3 16:31:26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2日讯 18道菜中有13道是预制菜,红烧肘子、狮子头、香甜玉米粒等都是即热上桌……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王博在潍坊诸城吃喜宴时的这段经历生动表明,除了是家庭餐桌上的“主角”,预制菜也逐渐在酒店、餐馆等公共用餐场所占据“C位”。
近年来,预制菜市场不断升温,线上线下销售火爆,资本竞相入局。据统计,2021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达3136.6亿元,2017-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预计2022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达到4151.5亿元,同比增长32.4%。随着各地纷纷加码布局预制菜产业,一个万亿级的新蓝海正在开启。
从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组织——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到发布全国首个《预制菜通用设计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山东明确提出,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引领“雁阵”助推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山东正持续发力,抢占预制菜产业“新风口”。
预制菜何以迅速“蹿红”?
预制菜有多火?从几组直观的数据中,便可得窥一二。
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2年七夕期间,预制菜成为京东平台销售增速最高的品类之一,近一周销售环比增长超10倍;百度指数显示,2022年“预制菜”相关搜索同比上涨877%;京东618期间,预制菜的成交额同比增加203%,销量同比增长185%,“95后”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95.8%……
通俗来讲,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过工厂预加工(清洗、分切、搅拌、调味、搭配)后采取冷冻、冷藏、真空或常温的贮藏方式,可直接开封或加热或简单调理、烹饪即可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我们不禁要问:预制菜绝非新鲜事物,能迅速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顶流”,靠的是什么?
闪电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预制菜能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大部分人的餐桌,成为行业新风口,既有疫情的催化作用,更少不了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首先,受疫情反复影响,长期的居家办公和生活让囤菜需求大增,“捎带”激发了人们对厨房的兴趣;其次,疫情给各个行业带来不同程度冲击的同时,也让企业开始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预制菜迅速成为线上线下的“宠儿”;与此同时,作为涉及一、二、三产业的行业,预制菜一端连着乡村振兴,一端连着消费需求,成为各地政府争先布局和发力的“新赛道”。截至目前,广东、山东、河北、河南、重庆、浙江等省份都已在预制菜赛道频频发力,发布了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
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政府入局预制菜产业,对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一大利好。一方面,政府发挥带头作用,可以提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心;另一方面,各项产业政策的出台,也可以助力预制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预制菜行业持续扩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领跑预制菜产业“新赛道”,山东这样“烹大餐”
作为我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份,山东在预制菜的原材料、生产加工、科技研发以及冷链物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也为山东预制菜的迅速发展打下根基。
北京冬奥会上,来自潍坊诸城的食品企业得利斯和清清百福,贡献了18个品类、近百吨的预制菜产品。为构建全产业发展模式,2022年2月22日,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在潍坊诸城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组织。在诸城,食品加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截至2021年底,诸城市共有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771家,实现总营收765亿元。这其中,包括预制菜加工企业556家,上市企业2家,形成涵盖八大菜系、400余个种类、1200余个品种的产业体系。在政策和资本加持下,诸城确定了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名城的目标。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诸城将打造500亿级的预制菜产业集群。潍坊市更是提出,将预制菜作为市委重点突破的新产业新业态,并印发《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部署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明确了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的目标。
这背后,是山东作为农业大省、食品工业大省、餐饮大省在预制菜领域广泛布局,从“争先”到“领跑”的生动实践。
权威数据显示,山东省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达9200家,位居全国第一;在A股的预制菜板块,山东共有7家上市企业,数量为全国最多,总市值超过300亿元。为了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将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纳入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拓展网上营销,拉动预制菜消费。目前,山东在预制菜领域已经形成构筑起从上游农业种植、养殖到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渠道及相关配套企业的全产业链条。预制菜产业在潍坊、烟台、青岛、淄博、威海、临沂、德州等地已呈现竞相迸发态势,山东预制菜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下一步,山东还将研究出台推动山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快推动山东预制菜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抢占“新风口”,山东如何再发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预制菜等产业发展。作为拥有国内预制菜企业最多的省份,山东如何在新的行业赛道抢抓发展风口引人关注。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从今年2月份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到6月份,山东省预制菜公共品牌全国产销平台建立,为预制菜上下游企业提供及时供求信息,实现精准对接交易,再到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发布《预制菜(畜禽类)中式菜肴》《预制菜(畜禽类)炭烤肉》《预制菜(水产类)烤鱼》《预制菜(水产类)油炸带鱼》四项团体标准(这是我国预制菜标准领域首批关于畜禽类、水产类的团体标准),为预制菜产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种种迹象显示,山东已率先开启将预制菜打造成为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之路。
近年来,山东开启“好品山东”全国区域品牌建设模式,将本省区域品牌建设的范围,由某一产业或领域扩展到全产业全领域,助推更多品牌走向国际。今年3月,223个产品获得首批“好品山东”品牌称号。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预制菜或将承担弘扬中国美食文化的重担。打造山东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与山东近年来施行的区域公共品牌计划——“好品山东”遥相呼应、高度契合,将为山东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让世界加速爱上“山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