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养殖 > 正文

安徽:长江禁渔 共护生态宝库

2022-08-16 18:57:39   

长江蜿蜒,从马鞍山进入江苏南京,长江交界处的水域禁捕,谁来管?怎么管?

“马鞍山市与南京市以禁捕协作共管为切入点,以两地渔政大练兵为抓手,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不断探索人员追踪、证据固定、量刑统一等机制,为长江交界水域禁捕提供样板。”马鞍山市渔政部门负责人介绍,联动执法1年内,开展联合执法累计9次,巡航里程270公里。禁捕协作共管机制实现长江禁渔执法深度融合、共同提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一座生态宝库。近年来,安徽省把长江禁捕退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聚焦“船网处置、渔民安置、执法监管”三大核心任务,围绕“证注销、船收回、网销毁、人安置、有保障、无盗捕”六项具体目标,高位推动、全力攻坚,全省12722艘渔船退捕、30421名渔民退渔工作全部完成。截至今年3月,全省落实禁捕退捕资金36.3亿元,退捕渔民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21035人全部转产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26804人全部参保,转产就业率、参保率动态实现100%。退捕渔民对安置保障措施总体满意。

相关部门通过持续开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和案件查办,有效压缩了非法捕捞及销售的空间。全省渔政部门查办违法违规案件2694件,涉案人员3046人,司法移送案件378件、520人;公安机关破获涉渔案件100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93人;市场监管部门查办案件820件,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非法捕捞高发频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

通过长江禁捕和科学增殖放流,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趋势初显。2021年监测表明,与禁捕前相比,由于畅通了洄游通道,长江安徽段刀鲚资源密度显著上升,江豚群体出现频率明显增加。淮河保护区长吻鮠等代表性鱼类资源逐步回升,巢湖肉食性鱼类种群密度大幅增加,鱼类种群结构趋于优化。多个江豚群体在长江安徽段频频现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开始逐步显现。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王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