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25岁 正青春 | 不负时代 不辱使命 谱写新时代杨凌教育新篇章

2022-08-18 15:50:48   

不负时代 不辱使命 谱写新时代杨凌教育新篇章

——杨凌高新小学发展纪实

杨凌高新小学创建于2000年,始终秉持“学思卓越,知行至善”的校训,坚持“敢为人先,进无止境”的办学精神,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等国家级、省级荣誉50余项。

图片

近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关心、关怀和支持下,在示范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抓队伍建设,抓课程研发、抓素质教育,迈入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了老百姓有口皆碑的杨凌“名校”,为示范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旗在校园高高飘扬

一直以来,杨凌高新小学党支部始终肩负着党建和学校协同发展的第一责任,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先锋作用,以扎实的党建工作引领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助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特色发展有机结合,深入融合“党建+”工作模式,使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

图片

2021年以来,在稳定教育发展大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以党支部为引领,开展“大家访”“爱心托管”等“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凝聚了民心,增强了服务意识。实施“名校+”“名师+”,先后深入省内、区内10多所乡村学校送培、送教170余节,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斐然

学校激励全体教师在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要投入感情,投入智慧,投入人格,投入自己的整个世界,用责任心、童心、耐心去读孩子,去尊重、理解、赏识、信任每个孩子,引领孩子在智慧的花园里采撷,在知识的瀚海上畅游。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升教学技能,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育家的快速转变,引导教师形成怀爱心、循规律、尊个性、促发展的育人意识。

图片

学校落实“双培养”计划,实施“青蓝工程”,开通老中青“1+1+1课堂”教学传帮带通道,开展教学能手赛教、创新课堂、思政大练兵,努力构建“追求卓越、和谐共进”的教师队伍。累计培养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能手27人,涵盖了语、数、英、体、音、美全学科。成立名师工作坊15个,辐射带动区内青年教师百余名。

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

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高新小学实现了“德育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实践化”的育人模式,以活动熏陶人、活动感染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是传统节日、小主题活动浸润金色童年。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以学生喜闻乐见、能够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爱国爱党、尊老爱幼、感恩、生命、文明行为习惯等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生根。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通过演绎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重走长征路,打造校内红色教育基地——“红船”“开国大典”等形式,引导队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三是上好疫情下的“人生成长课”。邀请杨凌最美逆行者黄伟鸽讲述55天抗“疫”故事……激励学生懂得担当与责任。四是培养后稷传人,传承农业科学基因。挖掘杨凌得天独厚的农、科、教资源,开展“六个一”德育实践活动,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根植农业科技的基因。在“少年月刊杯”首届陕西省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大赛中队员张宇轩讲述了《扶眉战役纪念馆》,队员蔚文睿讲述了西农《三号教学楼的故事》。五是激励评价,让孩子快乐成长。建设“校园阳光银行、七色光超市”评价系统,将美德、体育、劳动、环保、创新、博学、艺术全面融入学生评价体系中,通过“大数据采集”“AI人工智能应用”,为学校、家庭科学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全面发展。

“三个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一)夯实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

1.“智慧教育”助力高效课堂。

以陕西省“智慧校园”建设为支撑,在全校普及“智慧教育”,通过HIBAORD智慧大屏、HITA智慧助教、IRS反馈器、IPAD等辅助学习设备、通过HITEACH互动教学软件连接互通,让学生体验和以往完全不同形态的教与学,构建了全新的教育生态,提升课堂效果。

2.落实“双减”为学生减负。

一是聚焦教师观念转变。与西安小学联合开展多个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活动;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学家、数学博士为数学教师讲解小学数学;举办“七彩课堂话双减”教研活动,不断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二是聚焦课前备课。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开展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抓住关键点:明确教学目标、研读教材、了解学情,精选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舞台和机会,让学习自然高效发生。

三是优化作业设计。课堂精讲多练,老师讲授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后15分钟为学生的作业时间。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作业设计多样化。在陕西省教育厅作业管理评比中,高新小学作业管理被评为二等奖。实施“作业革命”“书包革命”,周内天天是“无作业日”,一二年级周内不背书包上学校,从物态上减轻学生负担。

四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将学校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与课后服务相融合渗透,以课程支撑,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开设“尚运动”“智乐学”“慧阅读”,将文体活动、作业辅导、阅读相结合,助力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

五是实施评价改革。取消一二年级纸笔考试,根据一二年级学龄段特点,创设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和体验关卡,每个关卡融入学科所学知识点,以集章闯关形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改革评价,学生从思想上发生了可喜变化,实现了从“怕考试”到“爱考试”的转变,落实了双减。相关做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被教育界同仁借鉴效仿。

同时,学校通过开设心育课程,加强体育教育,近年来,学校各体育代表队在示范区级体育竞赛中,始终名列全区前列。

(二)丰富第二课堂,个性培养有载体

在夯实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推进校园育人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同时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创设红色教育基地、陕西民间艺术主题文化区、传统农耕文化文化区、西方艺术文化区、科技主题文化区。建设校内游泳馆、民间面艺馆、五谷画工坊、国画室、电子书法教室、现代化教学机房、AI智能机器人教室、录播教室、创客空间、创意木工坊,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宽广的舞台。

按照“个性+特长”培养方式,开设涵盖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科学精神、劳动技能、实践创新等在内的特色课程63门,每周保证两小时特色课程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尽情遨游。五谷画特色课程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一等奖;AI机器人社团连续四年获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多项竞赛大奖。

此外,学校每年固定举办科技节活动、校园乐器大赛、小百灵歌手大赛,将课堂与戏剧融合,开展《丰碑》《动物王国》等课本剧演出,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在培养学生特长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第三课堂学习渠道有宽度

将劳动教育、农业科学教育、自然生命教育融入三个课堂,在校内开设种植园、植物角、开设230平方米后稷传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种植观赏花卉、园林常见树木、玉米、高粱、果蔬等共计30余种,种植种类多样,四季生长。各班都有“自留地”,为劳动教育提供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农历二十四节气知识,农业科普知识,在劳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尊重劳动成果。

开设劳动课程,配备劳动课教师,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博导来校指导劳动教育。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翻土、播种、浇水、除草、扦插、嫁接、搭架、施肥、采摘等农事活动。在三级家委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定期走进博览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学小麦种植基地、育种基地、生态农业体验农庄、大学生物实验室、隋文化体验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以及农事活动,学生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的过程中收获新知。

开设六个年级植物辨识课程,编订植物辨识校本教材,收录植物500余种。举办植物辨识大赛,引导孩子关注自然,走进身边的植物。在陕西省青少年植物辨识大赛中,高新小学代表队2次荣获一等奖。德育案例《做好新时期后稷传人活动的尝试和实践》受到教育部办公厅通报表扬。《知识传授 思想启蒙 实践体验》农业实践成果获陕西省第十一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新小学以培养走向世界的后稷传人为己任,利用寒暑假时间先后六次组织学生代表前往新加坡进行研学,让学生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交流,全面感受异域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追未寻之境,是责任与担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更是高新小学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锚定目标向未来,满腔热忱向未来,以专业致未来,未来,定不负期望。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