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 16:29:47
8月16日,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从严落实公共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从严落实公共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通知》指出,近期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多个省份相继发生本土疫情, 局部疫情外溢风险增大,同时第二十九届农高会举办在即,为切实防范疫情输入,严格落实省应对办文件要求,全区所有公共场 所要在严格落实既定“扫码、测温、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措施。
《通知》强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及“管行业必须管疫情防控”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监管责任,认真梳理疫情防控监管事项,立足监管职责形成监管细则,组建专人监管队伍,加强对全区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全区所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认清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认真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一场所一方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应急工作预案,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抓好场所防控、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和个人防护等防控措施的落细落实,做好防疫物资储备,配备必要的测温仪、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用品。
《通知》从推广使用“场所码”、规范重点场所防控、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严格核酸查验制度等方面对从严落实公共城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进行安排、部署。
要推广使用“场所码”。按照《关于加强推广使用陕西一码通“场所码”的通知》(杨肺炎办发〔2022〕37号)要求,所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须及时申领并在入口处张贴陕西一码通“场所码”,严格执行进入场所人员“扫码、测温、戴口罩”制度,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测温、扫验“双码”(陕西一码通“场所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工作。一旦发现发热人员或码色异常人员,应做好人员临时管控和信息登记,并第一时间报告主管部门、社区(农村)防控组和属地镇(街道),由社区(农村)防控组进行研判,做好闭环管理。
要规范重点场所防控。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文件要求,各重点场所和单位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强化健康监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清洁消毒和应急处置等措施要求,加强对员工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做好员工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异常症状报告等健康监测,组织员工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加强对员工个人防护的日常巡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切实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在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根据《关于进一步精准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60号)精神,各重点场所应精准规范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加强营业场所通风换气,严格落实日常清洁、预防性消毒等卫生措施,加密 接触物体表面的消毒频次,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需“一客一用一消毒”或提供一次性用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消毒工具。已关闭的场所,在开业运行前要进行全面的预防性消毒。根据《关于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第二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号)严格做好进口货物的检疫消毒,加强进口低温冷链物品和外包装的消毒管理,防范风险隐患。
要严格核酸查验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宾馆、酒店等可留宿场所,旅游景区室内场所,文博场馆,麻将馆、剧本杀、密室逃脱、棋牌室、网吧、酒吧、KTV、洗浴(足浴)、影剧院等密闭公共娱乐场所, 严格落实对所有进入人员扫验陕西一码通“场所码”、查验“通 信大数据行程卡”,引导做好个人防护;对近7日内有省外旅居 史人员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对不能提供的要引导至就近的核酸采样点完成核酸采样,再办理入住、进入手续。省内发生本土疫情后,立即对有疫情地区来返人员,在进入 上述重点场所时,启动查验72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措施。省内本土疫情平稳后,取消对省内人员的查验。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通知》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各经营主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开展自查整改,健全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持续加强对各类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近期集中对所有公共场所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执法检查,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对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或存在问题的,责令限期落实整改,并持续做好监督指导。对整改不力或风险隐患突出的公共场所,予以停业整顿或关闭。督查督导组牵头,纪委监委、督查考核等部门要集中一周时间,对重点场所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行业主管部门迅速整改落实,推动各项防疫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
全媒体记者:魏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