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创新服务模式 实现多方共赢 ——四川仪陇县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

2022-08-20 15:12:28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四川省仪陇县有耕地面积114.5万亩,近年来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打造出有机粮油基地43万亩,特色产业基地30万亩;全县有中、小、微水利工程1.73万处,有效灌溉面积达40.65万亩;共建设产业道路2600余公里,实现100%的村和95%的组通水泥路。

仪陇县帅爽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在进行小麦收割作业。 资料图

鉴于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该县2018年成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创建示范县,并于2019年通过省检验收,被授予“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进县”。目前,专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有58家,机械设备3000余台(套),服务能力达全县农业生产需求60%以上。

今年,该县广泛培育农机手,以县农业投资公司牵头建立县为农服务中心,构建以几大社会化服务主体为支撑的“1+6+N”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达到县、乡、村三级联动,全域覆盖。

探索三方共赢的代耕代种模式

走进位于双胜镇勇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在院坝里的一排排农机十分抢眼。“大大小小共100多台(套)。”合作社负责人郑勇旗说,“从2010年仅有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到现在拥有这笔家当,每年我都投入了几十万元,一年年地积攒,才达到现在的规模。”

郑勇旗是四川眉山人,2009年经仪陇县招商引资到双胜,最开始种植药材和蔬菜,2010年起尝试种粮食,从400亩到如今自己流转经营1000亩、全程服务代耕代种5000余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目前正大力推广一种三方共赢的代耕代种模式,颇受欢迎。

“三方即村集体、农民和合作社。”郑勇旗说,“村集体负责把农民种不了、种不好的土地集中起来,合作社负责耕种防收,甚至仓储、加工、销售等全程服务,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资,最后按国家收购价格算出产值,实行1∶2∶7比例分配,即‘127’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村集体分产值的10%,农民分产值的20%,合作社分产值的70%。“以小春种小麦、大春种水稻为例,两季产值大约是每亩2200元,那么村集体可分220元、农民可分440元,其余的归合作社。”郑勇旗说,合作社除去成本,纯利大概有几百元。

之所以大力推广这种模式,郑勇旗解释说:“若不把大家捆绑在一起,仅单纯地提供社会化服务,收钱十分困难,这么多年来,我还有十几万元没收回来;零星农户田块小,机械调动成本高,一些业主一打电话就要求进场,给我们机械调动的回旋空间也小。”

因此,为了把主动权充分抓在自己手里,郑勇旗想出了这个办法。“首先,村集体很愿意,因为有一份集体经济收入;其次,农户也愿意,因为自己当甩手掌柜,还能分红;合作社更愿意,虽然须预先承担所有成本,但自己能全盘规划、统筹安排整个环节。”

郑勇旗说,借着2018年仪陇县创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的东风,以及受益于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持,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农机规模和服务耕地面积都翻了一番。去年小范围试点“127”模式成功后,今年推广面积达3000余亩,下一步将向万亩迈进。

全程服务规模种粮主体

赛金镇高家坝村彭帅、彭爽兄弟俩成立的仪陇县帅爽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仪陇县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专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目前服务面积已超过万亩,在仪陇县本县就达6000亩,另外还延伸到营山县4000余亩。下半年,该社还打算向外扩张到渠县等地。

彭帅兄弟俩最先在外务工,2009年回乡创业,做了几年生意,2012年开始转向农业。“2013年进入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受前些年不少外省农机跨区作业的启发,看到了这个行业广阔的市场。”彭帅说,从最早几十亩到现在上万亩,经过多年积累,现在算是上路了。

“帅爽”与“勇旗”一样,都有1000亩流转土地自己经营,但与“勇旗”不一样的是,除了自己经营的基地外,其余数千亩只做纯粹的社会化服务,主要面向规模种粮业主,耕种防收及烘干、加工全程服务的占三分之二以上,针对小户单项服务的较少。

“因为我们是本地人,基本上不存在收钱难的问题。”彭帅说,“因此我们没有采取‘勇旗’那种‘127’模式。我们跟业主各做各的事,各挣各的钱,分得清清楚楚也很好。”

据估算,小春一季全程服务总费用每亩约为300元,大春从育秧开始,每亩育秧140元、耕田100元、插秧100元、飞防10元、收割100元、烘干100元,总共是550元,两季一共850元。两季总产值约每亩2200元,除去社会化服务费用,业主还有1350元。

“业主这1350元,除去种子、农药和化肥,大约每亩500元,还能有800元毛利,减去土地流转费四五百元,加上各类政府补贴一两百元,最终还能保证四五百元纯利。”彭帅说,种粮食能有这么高的纯利润算是很不错的了,且国家重视粮食安全,收益有保障。

“帅爽”两三年前便与中化农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在种子、农资和技术上得到中化农业很大的支持。在全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中,“帅爽”作为六大区域分中心之一,其目标自然远大。“我们准备在标准化、订单化生产方面迈出一步。”彭帅说。

构建全覆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仪陇县合力辉煌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目前拥有各类农机90余台(套),2017年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范围包括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及种子、农药、化肥、农资销售,还有粮食储备加工等,是该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我们自己流转经营1000亩,涉及日兴镇双田、秋收、油坊三个村,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的有3000余亩,提供某个环节单项服务的占8000余亩,实施统防服务的面积已达2万余亩。”合作社负责人李炳说,服务对象以规模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占比约80%。

“合力辉煌”准备推广的是“631”模式。“农民和村集体跟我们合作,实际收入除去所有成本再进行分配,农民得60%,合作社得20%,村集体得10%。”李炳说,除地力保护补贴归农民外,其余政策性补贴均纳入核算,农民所得部分要保证高于当地土地流转价格。

因该合作社具备全程机械化、全方位农事服务、全产业链配套服务能力,2017年,仪陇县在这里挂起县为农服务中心的牌子,目的是在全县打造一个示范。“新的县为农服务中心建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分中心。”县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心主任袁俊说。

困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机手紧缺。“自己养机手,工资给高了,合作社承受不起,工资给低了,机手又不来。就算是工资给得不高,可受季节性影响,农闲时也得给,一年下来总成本也不低。”李炳说,不少农机合作社都有这个困惑。

“还有,如果各个农机合作社都养机手,很可能导致有的机手‘忙死’有的机手‘闲死’的情况,难以有效、高效地利用机手资源,合理地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袁俊说,为配合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仪陇县正在培训各村村干部为机手,目前已培训146人。

调配的方法是:这些机手资源加入本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点,农闲时,各自在村干部岗位上忙自己的事,农忙时,他们受县中心或各区域分中心的调配。有农机的村也可以机手和农机一起加入某个合作社,除了可为自己挣一份劳务收入,也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王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