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通渭:科技创新团队助力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2-08-27 08:01:36   

农业科技报甘肃新闻 任艺报道

今年,通渭县农技中心选出11位骨干工作人员成立了通渭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团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十多年的他们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一下这支团队背后的故事。

20220827080602502-77-f34c0.png

通渭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张蓉和同事正在查看大豆的结荚情况

眼下,正是大豆生长的鼓粒期,豆荚里的籽粒开始逐渐饱满膨大。在通渭县襄南镇东坪村,一块占地两亩多的试验田里,通渭县农技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忙着查看大豆、玉米的长势情况。作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其中一员,张蓉在这个团队中负责旱作农业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及其栽培技术的筛选和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是团队成立以来,他负责的重要项目之一。

20220827080603264-55-13345.png

位于通渭县襄南镇东坪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田

20220827080601848-84-f2635.png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县上今年第一次引进,为了能更好的把这个技术应用到通渭大地,让它生根发芽,我们今年引进了六个大豆品种,这个试验目的是筛选出大豆的最佳品种,在我们全县进行推广。”张蓉介绍,该试验依托的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采取“4+2”模式:玉米四行,大豆两行。目前,试验已经进行了四个月,虽然今年雨水偏少,但试验田里的大豆整体长势还不错。

20220827080603185-89-0c4bd.png

据悉,今年2月份,通渭县农技中心选出11位骨干工作人员成立了通渭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团队,这11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十多年,专业涉及植保、土壤肥料、园艺、种子、遗传育种等。孙长红也是该团队中的一员,他说,在工作中他们发现,各乡镇普遍存在老百姓盲目施肥导致的土壤板结严重、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等问题,他希望在团队中通过科学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0220827080601104-10-9066d.png

孙长红正在查看不同试验田里马铃薯的长势情况

20220827080636498-43-82bcd.png

“从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就像是大夫给病人看病取药一样,只不过我们是给庄稼、土地看病制定配方,我希望可以在土壤化验和配方肥研究、推广上做更多的工作,通过团队推广让全县更多老百姓可以科学使用化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孙长红告诉记者。

20220827080637636-29-b0704.png

孙长红和同事正在取土准备对土样进行化验

      在旱作农业发展中,麦收完的土地一直处于闲置的状态,针对存在的这一情况,今年该团队试验了新的栽培模式:小麦茬蔬菜复种高效栽培技术。

20220827080637371-5-65430.png

在通渭县平襄镇旧店子村试验田里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正在翻耕土地

20220827080636604-24-15d8c.png

“在旧店子村和有条件的地方,将麦收地进行耕翻,再复种一茬蔬菜,这样土地不闲置,可以产出一茬短生育期的蔬菜,这一茬蔬菜既能保障城区蔬菜供应,也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师增胜是该试验的主要负责人,他说,试验田的小麦收获后,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他们对地进行了及时翻耕,准备试种卷心白菜和绿头萝卜等短生育期蔬菜,通过试种想要大面积推广复种模式,有效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值,在保障粮食和蔬菜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益。

20220827080637554-38-e45bd.png

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师增胜为百姓讲解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知识

20220827080706742-67-3d6e1.png

“我们团队针对县里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旱作农业作物,在覆盖保墒和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以及新技术集成示范上做了一些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陈晓文谈及团队成立的初衷时说,针对县域内旱作雨养种植模式常年存在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希望通过团队协作,发挥团队成员作用,通过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通渭种植的抗旱、抗病、适宜性广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20220827080708838-98-955f4.png

20220827080708640-90-2366f.png

科技创新团队实验田里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和秸秆带状栽培模式

“筛选出的小麦品种‘兰大211’,经过我们今年的测产,每亩达到了450公斤,已经在全县进行推广;试验推广的小麦秸秆带状栽培技术与露地栽植相比,秸秆带状栽培小麦每亩达到450公斤,比露地种植每亩要增产50公斤左右。”陈晓文说。

据了解,近五年来,团队成员所在的县农技中心共开展粮食作物试验示范100余项,引进筛选出适宜通渭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马铃薯和小麦品种20多个,而在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模式与推广应用方面,集成的“旱地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模式与推广应用”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县域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集成的“旱地秸秆带状覆盖冬小麦种植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团队成员们参与完成了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科题4项、县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33篇,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这些显著的成绩既为团队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在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做出更多贡献。(田倩倩 陈恒)

农科甘肃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