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业科技这十年丨孙世铎:紧抓核心育种群 打造生猪育种中国“芯”

2022-08-29 11:09:31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成果,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状况。农业科技报社特别策划推出“农业科技这十年”专栏,专题报道农科教人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本期推出《孙世铎:紧抓核心育种群打造生猪育种中国“芯”》。

猪粮安天下,良种铸基石!

良种一直是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生猪种质资源保护问题备受关注,生猪种质资源“重引进、轻选育”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加快生猪自主育种步伐,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已成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此,陕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孙世铎不断研究探索良种繁育体系的重建、优化和提升,助力生猪育种从“引进吸收、改良提升”向“创新追赶、自主选育”方向转变。

图片

“我1982年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生猪遗传改良育种工作,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8月4日上午,记者见到孙世铎教授时,他正为生猪育种推广工作忙得脚不沾地。

孙世铎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他就对西北地区八眉猪、汉江黑猪、互助猪、河西猪、合作猪、藏猪等品种的生态条件和培育背景进行系统研究,开展新品系培育和配套系选育,最终育成了符合陕西地区生态条件的“陕西SX长白猪新品系”。

图片

“我们从1988年开始,就着手培育‘SX长白猪新品系’,利用瑞士、匈牙利等国引进的‘老三系’长白猪与‘新丹系’组成8公40母选育基础群。但是从国外引进的长白猪,常由于‘水土不服’发生肢蹄病、子宫内膜炎等,淘汰率达到20%以上,又由于老三系品种长得慢,体型也比较差。”孙世铎表示,为了改善引进的新品种,他们团队不断择优选育,历经10余年,基本育成符合陕西地区生态条件的繁殖能力高、适应性强、杂交效果明显的新品系,并在陕西、甘肃和新疆都有大量分布,“陕西SX长白猪新品系”也成为养殖户外种猪改良地方品种、提高养猪效益的理想类型。

一方面是主流商业化猪种的种猪性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是我国地方猪种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在孙世铎教授看来,除了不断革新引进选育品系,中国本土猪种质资源保护和进一步选育也是当代人的重要使命与必答考题。

图片

记者了解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关中黑猪是陕西省当家品种,由于肉质好、抗逆性和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咸阳、西安和宝鸡等地,是陕西省实施乡村振兴、种业强省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战略性资源。“但是该品种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等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2014年左右,我们团队开始以丹系大白猪为父本、关中黑猪为母本,采用杂交选育技术与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优质高繁秦川黑猪新品种培育工作。”孙世铎教授说道。

图片

据孙世铎教授介绍,2017年,研究团队先后用12个加系大白猪公猪同80头关中黑猪杂交,共产248窝,仔猪3360头;2018-2019年开始进行横交固定,先后产仔220窝,仔猪2700头;2020年至今,开展群体继代选育,选育已至第三代。目前,拥有核心群母猪120余头,公猪35头,新品种的生长速度和产仔数显著提升,同时还保持了关中黑猪肉质好的优良特性。“预计2026年,核心基础猪群达到300头以上,基础母猪群达到1200头,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猪和商品猪达2.5万头。”孙世铎教授笑着向记者说道。

图片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作为国家层面启动的第二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提出了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推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这是确保种源自主可控、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一个重要行动。“我国是世界上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乃至农业的支柱产业,而种猪又是生猪产业的‘芯片’。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只有把民族种业做强,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不断进行遗传改良、持续提升种猪性能,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畜禽安全。”孙世铎感慨道。

全媒体记者 吴凡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