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南方干旱是否已经缓解?夏秋连旱该如何应对?中国气象局答央广网

2022-09-07 09:57:16   

9月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8月全国气候特征作出回顾总结,同时对9月整体气候变化作出预测。

undefined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8月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会上介绍称,8月我国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高温少雨。据介绍,8月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1.2℃。

同时,8月高温日数也异常偏多,区域高温过程持续影响我国。据肖潺介绍,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此次高温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影响大等特点,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

此外,8月全国平均高温数有5.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7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西南东北部、华中中南部、华东中南部及陕西南部等地高温日数普遍有20~30天,比常年同期普遍偏多15~20天。今年8月份的高温特征是非常显著的。

而在降水方面,肖潺介绍称,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8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1%,为196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的历史同期第三少。全国共有500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8月历史极值,有267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

据统计,8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6.5万条,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预警信号中的高温成为主要预警事件类型,其中,高温红色预警信息发布数量占月红色预警信息发布总量的87.8%。

气象干旱仍持续或发展

前期南方多地干旱,目前是否已经缓解?长江中下游秋季的降水还会偏少吗?如果发生夏秋连旱,应该如何应对?西南地区有可能转为降雨偏多的情况吗?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回答了央广网记者的提问。

undefined

央广网记者提问(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肖潺表示,8月25日以来,前期南方旱区的四川大部、重庆中北部、西藏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中西部、河南南部、苏皖南部、浙江大部、福建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普遍在25毫米以上,其中四川中部和东北部、重庆中北部、陕西南部等地超过50毫米,局部超过1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得到明显缓和或解除,但旱区其余地区降水稀少,气象干旱仍持续或发展。9月2日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福建西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广西北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有特旱。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已经出现夏旱,预计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需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夏秋连旱及其对农业生产、森林火险、电力保供等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农业抗旱工作,保障粮食生产灌溉用水;要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密切监视火险动态和关注当地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火险预报。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十天,西南地区大部有明显降水过程。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9月中下旬至10月初,西南地区降水将偏多1~2成,西南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偏多2成以上。上述地区的干旱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9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肖潺在会上介绍称,在降水方面:预计9月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华东大部、华中等地偏少。其中,陕西西南部部分地区、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南部、四川北部偏多2~5成;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偏少5~8成。

而在气温方面,肖潺表示,预计9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安徽南部、浙江西部部分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北东部、湖南大部、新疆北部、西藏西部偏高1~2℃。上述地区需防范气象干旱,做好森林防火。同时在华东大部、华中及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需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此外,肖潺还强调,正值华西秋雨和冷空气到来,或对能源保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还需关注华西秋雨对水力发电紧张现状的逐步缓和以及旱涝急转对能源运输、电力设施的不利因素。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等地受阶段性冷空气影响,需提前做好供电应急准备工作。

肖潺还提醒,9月5日下午,四川西部发生地震,由于目前仍处在华西秋雨期间,当地也需关注降雨对地震救援的影响。尤其西南地区北部、西藏东部等地,也需加强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来源:央广网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