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 17:48:05
农业科技报甘肃新闻 任艺报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按照“夯基础、补短板、调布局、促均衡、提质量、强保障”的工作思路和建设教育强县目标任务,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全力以赴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日,记者走进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看到,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巍然耸立,学生们欢快地在篮球场上尽情切磋球技,干净整洁的宿舍楼,丰富多样的菜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整个校园显得温馨、和谐。
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 郭永才:“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整体迁建项目是县委、县政府“十三五”期间决策的重大教育民生项目,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47000多平方米,与老校区相比,建筑面积增加了25000多平方米,新建了400米标准化运动场、教师公寓、学生食堂,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质的提升。”
同时,县上整合现有资源,将职业中专原校区改建为县荆山学校,新增学位990个,弥补了城区学位不足的现状。
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王兆峰:“十年来,我们紧抓项目建设契机,累计投资8.56亿元,先后实施各类教育基础建设项目301个,新建改建校舍36.4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11.55万平方米。建成师生公寓和教师周转宿舍31幢,食堂26幢,有效解决了2900多名教职工和2万多名学生的上学、住宿、就餐等问题,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为有效解决城区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县上抢抓机遇、科学规划,高位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先后建成县城东幼儿园、陇塬明都幼儿园、皇甫幼儿园,有效缓解了城区学前教育紧张的局面。
至目前,县城区学校达11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小学2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幼儿园6所,能够满足当前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
谈起十年来教育变化,从教26年的灵台一中物理老师熊学海感触颇深。
灵台一中教师 熊学海:“从教二十多年来,教室的黑板从木质的、水泥的,到今天的电子多媒体黑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的木质的、水泥的黑板教学展现方式单一。而今天的电子多媒体黑板直接可以连入互联网,对教学的知识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展现,教学的效率提高非常明显。”
一块黑板的变迁,折射出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县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走进什字镇中心小学校园,一幢幢教学楼格外醒目,一间间标准教室通透敞亮。图片
什字镇中心小学校长 李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从1栋22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发展到5栋教学楼,使用面积16197平方米,教职工从40多人发展壮大到80多人。今年新建的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教学设施得到更新,目前学校可容纳1400多名学生,各类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满足了师生的学习生活需要,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县上也加强了城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今年,通过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生源地硕士研究生考核招聘等途径,为县一中招聘引进专业教师18人,为职业中专招聘引进专业课教师2人,为城区4所学校公开选拔专任教师55人,城区3所学校15名骨干教师在乡镇开展“三区”支教,天津市津南区13名优秀骨干教师在城区6所学校开展援教,开展城区学校教师培训2100多人次,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保障。
至目前,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9%,高考本科上线率进入全市前列,职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7.28%;全县1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000口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十年间,共录取考生20813名,考入全国双一流院校考生1880多名,其中8名考生被北京大学录取,2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图片
县教育局副局长 姚维纲:“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断缩小乡镇与县城、县城与市区的教育差距,努力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推动灵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农科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