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太空种子平邑落地生根,突变单株或成特有种质材料

2022-09-14 15:19:35   

在位于平邑县的航天育种玉米基地,一行株高1.1米左右的玉米种质材料,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而周边相同材料玉米单株都在1.5米左右。

天泰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副院长石绪海如获至宝,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这是一粒玉米种子在太空中产生了突变,如今一粒长成了一株,一株繁育成一穗行。利用突变的矮秆种质材料,未来可以直接组配杂交种,或者对其他种质材料进行改良利用。”

2022年5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北京开舱,里面搭载的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种子也顺利出舱。山东中农天泰公司董事长刘宁介绍,中农天泰种业参加了公司总部农发种业组织的太空育种项目,“2021年我们提供了玉米及大豆种子,通过国家航天飞船送入太空,进行诱变。种子在太空中停留预定时间后,分别搭乘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收到这些珍贵的太空种子后,中农天泰成立了太空育种研发团队,制定了科学详细的太空育种计划和流程,开展太空种子的地面试验。

undefined

石绪海正在对产生突变的太空玉米种子进行数据采集。

记者了解到,与常规育种相比,太空育种变异的材料类型更多更丰富,更容易选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种质材料。刘宁解释原因:“在太空的特殊环境中,没有地球引力、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在这种失重及辐射的条件下,玉米及大豆的种子容易产生变异,有较大的机率选育出优良的变异材料。

收到神舟十二号返回的太空种子后,中农天泰在海南进行了地面试验,主要任务是太空种子的延续和扩繁。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石绪海介绍,今年在山东夏播区,将海南收获的太空种子按照穗行(株行)进行种植、表型鉴定,玉米在主产区正常季节播种能更好地鉴定种质材料的产量、抗性、适应性。“我们对每个穗行(株行)的各类性状进行详细的调查记载,综合评价在产量、抗性、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筛选优良变异种质材料。”

石绪海介绍,目前玉米已经筛选出在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等性状有明显变异的穗行,例如上述出现的株高较矮的穗行,在吐丝期及散粉期也出现了较早及较晚的穗行,这些都是突变产生的变化,后续继续跟踪调查,综合评价是否是优良变异种质材料。“2022年冬季进行南繁育种,利用选出的优良变异种质材料组配太空杂交种,2023年尽快地将太空杂交种进行田间试验。” 石绪海谈了下一步的计划。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刘宁最后总结说,作为山东本地的育种企业,积极参与航天育种,希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创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综合抗性优良的农作物新种质和新品种,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农村大众客户端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