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科技赋能 解锁现代农业新模式

2022-09-15 17:43:15   

点点手机屏幕,轻松实现大棚里农作物的喷施水、肥;走进植物工厂,一排排栽培架上绿油油的生菜在LED植物生长灯的加持下,长得生机勃勃;站在智慧大屏前,蔬菜瓜果等作物长势一目了然,哪里缺水?哪里缺肥?点点屏幕就能精准解决……从做“体力活”到干“技术活”,杨凌示范区正在用新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解锁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让智慧化、数字化、标准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undefined

9月12日,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植物工厂,一排排、一层层栽培架上,绿油油的生菜正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茁壮生长。和大田里的蔬菜不同,它们生长不需要光照和土壤,所需的养分靠一根根管道和LED植物生长灯来供给,从育苗开始直至成熟采收,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全部由计算机控制,真正实现“种子进去蔬菜出来”的无人化管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突破土地、光照、温湿度的局限,这里的绿叶蔬菜可以生产15茬以上。

undefined

“我们这里主要展示不同农作物在光配方技术下的生长,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告别太阳光,农作物在植物工厂里是如何生长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接待部工作人员郑飞介绍说,通过观察单色光源和多色光源下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状态,我们可以精准设计、量身定制植物的光配方,让植物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可以说真正颠覆了“万物生长靠太阳”。

在植物工厂里,不仅能够保证植物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同时特殊的光配方也能像调味品一样,调控植物的行为,让蔬菜更美味营养、鲜花更鲜艳、果实更香甜并更富营养。

undefined

走进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慧温室,占地3万多平米的空间充满了科技感,东区采用DFT深液流栽培技术展现生菜种植方式和西区采用荷兰吊挂式无土栽培模式种植的番茄特色鲜明,实现了绿色、无公害果菜、叶菜的高质高效规模生产。

“深液流栽培技术是世界最领先的种植系统之一,眼前12000多平方米的温室,只要6个人就能完成从覆土、育苗、种植、收货、包装整个环节,真正实现叶菜的自动化、工厂化、产业化生产。”郑飞说。

而西区温室采用荷兰吊挂式无土栽培模式的番茄,顶部漫散射玻璃可以增加光照,施肥全程可控可检测,营养液回收消毒再利用,悬挂式椰糠栽培槽,生物防治,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种植过程全程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番茄周年生长,鲜果可供应到次年7月。

记者了解到,在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展示的12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设施温室,种植了国内外优质果蔬、花卉品种,通过云计算、物联网、音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对照不断优化“植物生长模型”,对其生长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决策、控制和病虫害防治,得到每种农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最优生长条件。

在温室里,风机根据作物需求,或自动打开,或自动关闭,棚顶上偶尔“吞云吐雾”,在智能控制下自动喷雾降温加湿,整个温室系统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按照程序自动运转着。

“控制中心每天都会有大量数据生成,也会有大量数字化指令输出,我们技术人员通过手机端操作,就能对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水、二氧化碳、营养液等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室内作物生长情况下达指令,实现自动化浇水、施肥等一系列操作。”郑飞说。

undefined

俯瞰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占地720亩的园区内各种规格大棚整齐分布,别具一格。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智慧农业展示区、休闲农业康养区、高效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智能冷链物流区、生态肥研发区,构成了园区的“一心五区”,集成了1000多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技术、新模式,展示了全球领先的新设备、新品种,正成为了国际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科技之窗”。

其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占比约为20%,80%的先进技术均为中国自主研发。“我们计划通过杨凌智慧农业园,给陕西省、给中国乃至上合组织成员国做出一个智慧农业的标杆,集成展示未来的智慧农业全貌。”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首席科学家和总规划设计师邹志荣教授自信地说。

undefined

作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实训基地之一,这些造就“蔬菜传奇”的最新科技,被推介给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我们要把全球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设施集成到这里,具象展示,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的‘杨凌方案’,为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杨凌农科集团总经理崔卫军说。

同时,作为第29届杨凌农高会田间展展点之一,农高会期间,广大参会群众将在这里直观地感受到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跨界融合和应用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和集成“杨凌农科”现代农业技术系统问题解决方案;了解“混合所有制+专家团队+新型职业农民+电商运营团队”的新型市场化运营模式;清洁地热能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园区废弃物制成有机肥的综合利用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将生产加工销售和休闲农业相结合的三产融合模式和聚焦国际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促进国际农业技术与产能合作的国际农业交流合作模式。

记者:万英俊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