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19:51:29
本网杨凌讯(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王伟千)9月17日,在第五届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上,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和多家种业企业共建的“旱区油料作物研究院”揭牌成立。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冯忠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为研究院成立揭牌。
旱区油料作物研究院由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成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以及多家种业企业联合共建。旨在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一流研发队伍,打造高效创新转化平台,孕育重大科技成果,促进成果快速转化,带动旱区油料产业发展,为新时代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贡献杨凌智慧和力量。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冯忠武(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为研究院成立揭牌
研究院以油菜、大豆、芝麻、胡麻、油葵、花生等草本油料作物和核桃、元宝枫、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杨凌、面向旱区,为一带一路和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探索旱区油料作物高质量发展之路。该院设置旱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旱区重要性状调控基因挖掘与功能研究、旱区生物育种、旱区油料产业服务4个研发中心,建设3个旱区油料作物示范应用基地。针对旱区油料生产面临的瓶颈和种源需求,开展油料作物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的搜集、引进、鉴定和评价,产量、品质、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的系统研究,解析其遗传基础,发掘关键基因,研究利用途径方法,借助传统和现代生物技术,发掘和创制优异种质,开展生物育种技术研发集成,推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并分类构建原创性技术集群,突破重大瓶颈,培育重大品种,优化栽培管理模式,创新病虫草害和非生物胁迫监测预警技术,构建油料作物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评价技术体系,集成以抗性品种为基础,生物、化学防治与生态调控相结合的绿色高效技术,系统深入开展油料作物育种理论和工程化技术原创性研究及新技术示范应用,不断创立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促进科技成果和经济的快速融合,构筑油料作物育种理论、成果与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新高地。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与渭南石羊长安花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特色油菜品种培育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第29届杨凌农高会上,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还与渭南石羊长安花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特色油菜品种培育战略合作协议、与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紫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油菜科技帮扶乡村振兴合作协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认为,“旱区油料作物研究院的成立,是我国旱区和油料作物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旱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60%,是保证国家粮油和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在我国油料生产供不应求,缺口巨大、严重依赖进口的形势下,意义尤显重要。是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油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提高油料自给率有关决策部署,确保‘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的具体举措。并将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旱区油料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汇聚人才的新高地、成果转化的新平台。”
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主任穆建新表示,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将持续发挥油菜育种科研及应用技术研发的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