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我们这十年·陇南

甘肃陇南:守好民生底线,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2-09-28 12:02:00   

农业科技报甘肃新闻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回望过去的十年,我们清晰地看到,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一项项民生新政惠泽群众,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民生改善”已成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耀眼的亮点。

十年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4076.7元增加到2021年的2869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88元增加到9314元。十年间,全市学校总数由2012年的2240所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2306所,教职工由28251人增加到3441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今年,全市共有20653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较上年增加528人。十年间,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由2012年的295个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1592个,病床位由5981张增加到12335张,卫生技术人员由7647人增加到10446人。

20220928120333219-36-7b4b8.jpg

今年高考,全市共有20653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其中16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再创历史新高。

毋庸置疑,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透过这些成绩,我们清晰地看到,这几年的陇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从统一思想认识到付诸行动,我市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优先投入,人才优先引进,困难优先解决,典型优先宣传,切实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市、县区在财政支出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逐年增加。2013年以来,全市财政性教育累计投入资金405.9亿元,新建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332所,真金白银投入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20220928120333195-56-300bd.jpg

市、县区政府还设立了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并确保每年保持适度增长,主要用于奖补各学校基础建设、奖励高质量的学校及优秀教师和校长。紧接着,又设立“市长教育奖学金”和“县区长教育奖学金”,重奖质量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

从2020年开始,全市教师还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游览所有公园及景区,在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发展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0年间,全市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为普通高中输送的优质生源一年比一年多,普通高考成绩连年攀升。10年间,进城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10年间,老百姓对教育越来越满意,随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能力的爱心人士和企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两年,陇南教育满意度得分位居全省前列,客观反映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从“看上病”到保健康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整体实力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百姓就医用药有保障,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和制度规范日益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正在推进中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百姓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20220928120333229-70-42345.jpg

在成县红川镇席郝村卫生室,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独立诊室、治疗室、药房、公卫档案室、值班室、库房等功能室布局合理,各类常用基本药物种类齐全,电磁波治疗器、多功能治疗仪等医疗设备完善,卫生室外墙上的健康教育专栏装饰美观大方,周边环境整洁卫生。“今后,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看病更方便、更实惠、更有效,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市卫健委主任陈静说。我市还以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为抓手,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化提升工程,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从“有保障”到“节节高”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强化,稳稳“兜”住了全市人民的幸福。“钱袋子”越鼓,生活越有保障。10年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4076.7元增加到2021年的2869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088元增加到2021年的9314元。从就业结构逐步改善,到更加多样的就业渠道,再到更高的可支配收入,一项项改革举措给全市人民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劳有所得”4个字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含金量越来越高。

20220928120333210-88-e4651.jpg

“说句掏心窝的话,每月的养老金足够保障我的生活,给子女也不添负担,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今年63岁的李淑英对未来生活很有信心。

10年间,我市着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更加多元,养老服务投入大规模增长,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累计建成养老机构15个、街道(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个、乡镇敬老院12个、五保家园48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9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2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点20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和55%。

10年间,我市救助标准持续提高,城市低保指导标准由每月每人277元提高到673元,增长142.9%;农村低保指导标准由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439元,增长174.3%,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0500元、6852元。

临时救助全面加强,年均救助困难群众8.9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13.38亿元,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10年间,我市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挡标准每人每月110元,二挡标准每人每月60元以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挡标准每人每月110元,二挡标准每人每月60元,目前保障残疾人5.64万人。落实孤儿养育政策,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470元、1080元。出台了《陇南市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条例》,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覆盖率达到100%。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4.67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4.07亿元。放眼陇南,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如花般在百姓心中绽放,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经历了10年的风雨洗礼,我市的民生事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稳健的步伐再出发,不断朝着让陇南百姓更加幸福的目标努力奋进。

陇南市委宣传部供稿

农科甘肃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