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13:19:25
农业科技报甘肃新闻
静宁县紧扣“三新一高”发展要求,按照全市设施蔬菜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安排部署,理思路、明方向,定举措、抓落实,着力打造五亿级“特色蔬菜”产业链,加快形成“南果、北牛、中部菜”协同发展的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全县蔬菜产业提质突破和高质量发展。
中秋时节,走进界石铺镇李堡村设施蔬菜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现代化高标准日光温室,每座日光温室配套智能物联控制系统,使用水肥耦合一体化滴管、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综合检测等智能化设备,棚内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长势良好。
家住李堡村的孙社学拥有三座这样的日光温室,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为西红柿搭架、授粉。说起种菜,孙社学立马掏出手机,给记者演示棚管家操作,并表示有了现代科技加持让种菜变得“更轻松”“更智慧”。“今年镇政府为我们的每个大棚都配上了水肥一体化,装上了自动化卷帘,现在用手机可以在家里操作,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孙社学说。
界石铺镇李堡村紧邻312国道和X093县道,距县城仅10公里,属高界河流域川区村,土地平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已发展设施蔬菜20多年,积淀了成熟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由于原有大棚墙体老化,土壤板结严重,镇上积极争取项目,对110座夯土墙老旧温棚和塑料大棚进行拆除,组织村干部和部分菜农赴榆中、定西等地考察,同时邀请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和专业设计人员多次现场踏测规划,新建成100座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设施蔬菜高标准日光温室。
“新的产业园不仅改变了老旧棚多种弊端,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以前菜户的小农经济观念,新建的大棚运用了菜沼菜的技术,还有水肥一体等的应用,在新的大棚带动下,群众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樊泽中说。
静宁县界石铺镇武装部长朱琨作为从旧棚拆除到日光温室重建的亲历者,深有感触地介绍“日光温室已经全部竣工,全部包租到户,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预计年生产能力500吨,年产值240万元,还可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群众劳务增收。”
目前,二期项目3000平方米玻璃连栋温室和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拱棚,配套的分拣车间、催芽室、化验检测室、锅炉房及配电等附属设施,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设施蔬菜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县城及周边地区绿色安全的“菜篮子”“果盘子”,成为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界石铺镇按照“扩规模、强链条、树品牌、拓市场、增收益”的发展思路,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项目资金,集中打造供应县城、辐射周边的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特色蔬菜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使蔬菜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户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静宁县始终把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总量作为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创建“菜-沼-畜”“菜-沼-菜”等生态循环模式,统筹实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天蔬菜等项目,集成推广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稳步提升蔬菜产量和效益。预计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9万亩,总产量13万吨,总产值3.5亿元。(王服邦 代祥峰)
农科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