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个陕北村庄的“青贮经”

2022-10-24 08:59:57   

    金秋时节,在榆林市定边县杨井镇阳湾村千亩青贮玉米田里,轰鸣的收割机“唱”着丰收的赞歌。

    “今年仅青贮玉米一项收入就有80万元,年底村民们都能拿到分红!”村党支部书记郝占光欣慰地说。

    阳湾村位于干旱少雨、地广人稀的白于山区,曾因缺少产业、资金和人才而久陷贫困。如今村庄富裕、家底殷实,这一切离不开阳湾村人多年来的勤劳苦干。

    2015年起,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揽土地深松项目创收近130万元,成为周边村庄通过农机致富的“领头羊”。

    “不能一条腿走路,还要从优势资源里找新路子!”郝占光说。

    阳湾村耕地面积1.9万亩,其中适合大型机械化种植的耕地达1.5万亩。村干部们多方考察,下定决心:发挥村子耕地优势,发展集中连片旱作节水农业,走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村里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调研,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荞麦、糜子等耐旱作物种子,积极开展测土配方,专业技术人员在各流程、阶段指导实施农资配比,还开展了集雨补灌、滴灌项目示范工作。

    村里还成立了经济联合社,流转4300多亩土地发展现代化农业。43名党员组成定边首支党员便民服务队,服务困难群众。

    去年定边县大旱,村集体经济田受灾。“玉米一吨价格只有370元。”郝占光说。

    但阳湾村人并不气馁,顶着烈日拉水灌溉,抗旱保粮;外出跑项目,争取奖补资金,承揽农机作业……村干部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最终实现收支平衡。

    之后的一年里,访学者、拜老师、学技术、跑销路、总结经验成了村干部们最重要的工作。

    勤劳付出获得了回报。今年的青贮玉米拍卖会上,7家客商轮番加价,气氛热烈。“一开始叫价是2元一次,后来每次加价都是10元,最终定在550元的高价!”村民范志清激动地说。

    “阳湾村青贮玉米质量好、营养成分高。”采购企业宁夏久添祥工贸公司副总经理纳新永感慨,和阳湾村合作两年,他深切地感受到村干部的用心和村子的活力。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阳湾村始终坚持“四议两公开”,不断增强党建引领,激发群众创造力。2021年,该村经济联合社获评榆林市先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该村党支部被授予榆林市五星级村党组织。

    如今,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发展活力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干部带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实惠,光景越来越好。”郝占光说。

    记者 张乐佳 通讯员 魏丽娟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