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西和:逆向而为抓项目,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2-10-25 16:37:12   

农业科技报甘肃新闻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支撑。

西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建设暨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已具雏形;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及礼县雷王片区供水工程建设正酣;小东沟金矿600吨日采选项目正式开工;晚霞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进展过半;漾水河汉源段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明显……

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标准,以破题为抓手。今年以来,西和县秉承“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立足发展实际,结合项目观摩的经验,在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流程中坚持“看小不看大、看差不看好、看旧不看新”的逆向思维,不断完善“民生为首、工业主导、农业强基”的发展布局,以民生小切口反映大问题,以提升“弱难差”助推大建设,以解决旧难题带动新发展,通堵点、解痛点、纾难点,倒推项目建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在西和大地上破土而出、加速奔跑,以点带面,纵深连接,积蓄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劲风过处,西和经济发展的品质正一级级跃升,社会面貌的变迁正一步步实现。

20221025163747660-41-5b633.jpg

西和县城

“小切口” 大民生  逆向思维,宏观统筹以小见大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项目建设是核心支撑,好的项目可以作为改善民生、服务社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和重要力量。

西和县委县政府创新思维模式,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宏观建设的同时以小见大,将目光聚焦在生产生活的小细节,着力提升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疑难杂症”。以促进全县项目建设的提质增效,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的成果全民共建共治共享。

过去西和县城区路窄人多,线缆杂乱,有些巷道街口,各类生产生活用线“盘踞在空中,电线杆埋置也不规范,有的在人行道中间,有的横在盲道上,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不少群众深受困扰。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在了解情况后,西和县立即着手整治乱象,与拓展政企合作新模式,立项西和县城区电力线路迁改工程,将人行道上的电线杆移栽至绿化带中,并将“空中飞线”埋入地下,解决了多年来城区“电线碰头、杆子挡路”的难题。

“过去出门电线都在头顶上,电线杆子就挡在路中间,既不方便又不美观。改造之后的街道宽敞靓丽,干净整洁,安全隐患也少了,出门转一圈鞋面都不脏了,多亏这些实心实意的惠民好项目。”68岁的南关社区居民马辉感慨道。

20221025163747737-64-3405b.jpg

街道干净整洁

“小小电线杆”背后是事关群众生活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大工程”。近年来,西和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根本。把民生问题作为“撕开”全县域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口”,紧盯群众需求,强化服务基础,民生支出19.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55%。找准主攻方向,强化要素保障。聚焦短板弱项,宏观统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城区南延北拓、引湖纳山,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城镇。

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及礼县雷王片区供水工程、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人民医院扩建(传染病医院建设)、中医院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及附属工程、城南小学、陈山小学建设项目,城区路网、老旧小区、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建设,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和尾矿库治理等项目……

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见效,让“小项目”凸显“大效应”,效果出乎意料,不仅有效消除了生产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而且改善了县容县貌,让西和县城区规划、城区建设更有成色,进一步扩大了发展空间,聚合了发展动能。

截至目前,西和县已实施市政工程和房地产项目38个,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智慧停车项目建成投用,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累计建成产业路、自然村组硬化路等461公里,建设5G基站148座。

一批批项目承载民众希望、富含发展潜力、汇聚强大力量,为西和县高质量发展蓄势积能。

“弱难差” 办实事  逆向推进,精准施治以差促好 

漾水河自南向北,纵贯西和,是西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过去数年间,河畔两岸的环境质量每况愈下,经过多年治理,仍然收效甚微。

20221025163747730-2-52ad0.jpg

漾水河环境整治

每一个止步不前,都有难点、痛点、堵点的阻挠。

直面问题,西和县集中精力,全面推进漾水河治理工作,将漾水河汉源段生态修复工程列为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印发《西和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河道垃圾乱丢乱放、水污染严重、河道淤阻、乱搭乱建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清淤疏浚、沿岸生态修复等工作,现在的漾水河河畅景美、水清岸绿,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发展为要、项目为王”,西和县着眼发展中的各项“病灶”,精细“问诊”、准确“开方”,以项目“兜底”强化产业发展方方面面,以建设“链接”串联经济发展时时刻刻。哪里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哪里是难以解决的难题,项目建设就覆盖到哪里。

推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西和县创新思维模式,迎难而上集中力量为发展纾困解难,坚持“看差不看好”,补齐发展“最短板”,集中精力对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前期工作滞后、拆迁和征地进展缓慢、部门衔接协作不紧密、资金拨付不及时、不缴纳土地出让金、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征地但同时有部分国有土地闲置、项目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特别是通过现场看、现场点,发现共性问题,挖掘个性短板。多次组织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发现问题现场交办,并督促相关部门和乡镇立行立改、清仓见底。

西和县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保障重大项目协同推进、落实“前期辅导员”,实行“项目管家制”,推行“1+6”清单动态管理,执行西和县对上争取项目资金考核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县级干部包抓产业及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项目谋划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以真督实查促进真抓实干。

全县域谋划,全领域拓展,“以差促好”,西和县锻造出民生、工业、农业交互作用的“铁三角”,搭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脊梁”,搭建起“民生为首,工业主导,农业强基”的发展格局。一批批惠民生、促发展的好项目遍地开花,西和县18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是热潮涌动,勃发生机的建设图景。

“旧难题” 新发展  逆向发力,突破瓶颈以旧推新

中泰公司前身为西和县邓家山铅锌矿,是全省最早的县办矿山企业之一,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12月,因企业尾矿库达到服务年限而停产。市县两级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予以多方帮助和支持,企业全力改制提升,革除规章制度不完善、设施设备安全隐患较多、生产方式落后等弊病,在不懈的努力下达到了复产条件。

停滞11年的企业终于恢复了活力。复产后,年采选原矿石将达10万吨,预计今年总产值1亿元、新增工业增加值5500万元、上缴税金2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个,为全县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西和县尖崖沟铅锌矿始建于1984年,曾经是西和县最大的矿产企业,但近年来因制度管理僵化、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益,甚至一度亏损。

西和县委县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给予资金支持,帮助这个老矿企渡过难关,焕发新生机。

如今,西和县尖崖沟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有职工500人,截至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7868万元,实现利税3035万元,占年计划的335.8%,多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实现了转亏为盈。

向制约经济发展的“沉疴痼疾”开刀,西和县委县政府目标明确、信心坚定。

紧盯全年发展目标,本着“看旧不看新”的新思路,西和县从历史遗留回溯倒逼当前工作。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发力,全力抓生产、促复产、提效益。解决了停工停产矿企运转资金不足、证照办理受阻、基建不完善、管理有漏洞等“历史难题”。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西和县将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列入攻坚清单,集中力量盘活旧资产,落实县级干部包抓企业和向企业派驻联络员等制度,加强服务调度,落实助企纾困优惠政策,实现企业多产多销。加快基础建设,矿权延续手续办理,尾矿库提升改造和修复重建的工作进度,充分开发利用本地宝藏资源,延长产业链条,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全面提振经济活力,推动优势产业实现新发展。

20221025163747556-31-4a4f3.jpg

西和航拍图

风帆正劲,号角激昂。西和县整体谋划部署、健全完善机制、加强综合保障、强化推动落实。扫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让“旧问题”不再增添“新困扰”。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项目落地见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效全面提升。今年上半年,西和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7.1%。

开篇布局谋发展,风劲趁势好扬帆。一个个塔吊林立的场面传递着发展的信心,一个个接踵落地的项目激发出经济的活力。西和人以敢拼敢想敢干的姿态,建设着这片土地,“富庶、秀美、人文、平安、活力”的新西和正徐徐而来。

陇南市委宣传部供稿

农科甘肃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